[實用新型]一種主板帶潤滑腔道的手表機芯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97490.8 | 申請日: | 2014-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3312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13 |
| 發明(設計)人: | 沙琳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格雅表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4B31/08 | 分類號: | G04B3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 地址: | 518088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辦事***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主板 潤滑 腔道 手表 機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手表機芯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主板帶潤滑腔道的手表機芯。
背景技術
手表作為計時的工具,被人們廣泛使用?,F在的手表一般分為二大類,一類為機械手表,另一類為石英電子類手表;二者采用的動力不同,前者采用發條上緊產生動力源,后者利用電源或者光能來作為動力源。機械表利用各齒輪間的嚙合配對,使得走時精確,但是在長期使用后,機械手表需要定期對手表進行保養上潤滑油。傳統的加潤滑油的方法,是讓專業人員對機械表芯進行拆卸,然后加潤滑油來保養。上述方法只能專業人員才能實施,且還要拆卸手表,麻煩不方便,不利于手表的定期保養。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一種主板帶潤滑腔道的手表機芯,它采用圓形潤滑腔板,在該潤滑腔板上均勻設置若干根中空油桿,該若干根中空油桿上設置有若干滲油微孔,利用手表自身動力,帶動潤滑腔板旋轉,從而使得潤滑油撒入整個機芯,保證了機芯的正常工作,它具有結構簡單,不需要拆卸機芯就能加潤滑油,方便實用,工作效率高,也延長了機芯的使用壽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主板帶潤滑腔道的手表機芯,它包括機芯主體,該機芯主體中心設置一中軸;所述機芯主體上設置一潤滑腔板,該潤滑腔板套設在中軸上,該潤滑腔板上設置一表針面板;所述機芯主體底面設置一底板;所述潤滑腔板呈圓形,該潤滑腔板表面沿外圓周設置一外環凹油槽,該潤滑腔板表面內中心處設置一內環凹油槽,該外環凹油槽和潤滑腔板間沿其圓周方向設置有十二根中空油桿;所述內環凹油槽和十二根中空油桿上設置有若干滲油微孔;所述機芯主體左側面中部設置一套管,該套管左側設置一中空擰帽,該套管內設置一通管,該套管上表面設置一加油管口,該加油管口與通管相通連;所述機芯主體內左側設置一倒L形輸油管,該倒L形輸油管的左端管口與通管相通連,該倒L形輸油管的右端管口設置在外環凹油槽上方;所述中空擰帽內設置一氣泵,該氣泵左側端連接一連桿,該氣泵右側端連接通管;所述連桿的左側面連接一擰蓋,該擰蓋擰旋在中空擰帽上。
進一步地,所述倒L形輸油管與通管的連接下設置有密封圈。
進一步地,所述加油管口的管口設置有管塞。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主板帶潤滑腔道的手表機芯,它采用圓形潤滑腔板,在該潤滑腔板上均勻設置若干根中空油桿,該若干根中空油桿上設置有若干滲油微孔,利用手表自身動力,帶動潤滑腔板旋轉,從而使得潤滑油撒入整個機芯,保證了機芯的正常工作,它具有結構簡單,不需要拆卸機芯就能加潤滑油,方便實用,工作效率高,也延長了機芯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部放大圖;
圖3是潤滑腔板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表針面板;2、潤滑腔板;3、機芯主體;4、底板;5、擰蓋;6、中空擰帽;7、連桿;8、氣泵;9、加油管口;10、外環凹油槽;11、倒L形輸油管;12、密封圈;13、通管;14、套管;15、中空油桿;16、內環凹油槽;17、滲油微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主板帶潤滑腔道的手表機芯,它包括機芯主體3,該機芯主體3中心設置一中軸;所述機芯主體3上設置一潤滑腔板2,該潤滑腔板2套設在中軸上,該潤滑腔板2上設置一表針面板1;所述機芯主體3底面設置一底板4;所述潤滑腔板2呈圓形,該潤滑腔板2表面沿外圓周設置一外環凹油槽10,該潤滑腔板2表面內中心處設置一內環凹油槽16,該外環凹油槽10和潤滑腔板2間沿其圓周方向設置有十二根中空油桿15;所述內環凹油槽16和十二根中空油桿15上設置有若干滲油微孔17;所述機芯主體3左側面中部設置一套管14,該套管14左側設置一中空擰帽6,該套管14內設置一通管13,該套管14上表面設置一加油管口9,該加油管口9與通管13相通連;所述機芯主體3內左側設置一倒L形輸油管11,該倒L形輸油管11的左端管口與通管13相通連,該倒L形輸油管11的右端管口設置在外環凹油槽10上方;所述中空擰帽6內設置一氣泵8,該氣泵8左側端連接一連桿7,該氣泵8右側端連接通管13;所述連桿7的左側面連接一擰蓋5,該擰蓋5擰旋在中空擰帽6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所述倒L形輸油管11與通管13的連接下設置有密封圈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格雅表業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格雅表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9749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智能手表
- 下一篇:一種手表的雙時區調節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