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室內測試基床系數的自動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87829.6 | 申請日: | 2014-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69464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15 |
| 發明(設計)人: | 胡建平;成利民;陳智勇;黃國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00 | 分類號: | G01N3/00;G01N3/12;G01N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 31219 | 代理人: | 雷紹寧 |
| 地址: | 20003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室內 測試 系數 自動化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巖土工程測試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室內模擬現場原位K30測試基床系數的土工試驗自動化裝置。
背景技術
1867年Winkler在研究鐵路路基上部結構時,提出彈性地基的假設:地基上任意一點所受的壓力強度P與該點的地基沉降量s成正比,表述為:K=P/s。工程上常將直徑為30cm的承壓板產生0.125cm沉降時的壓力強度P與沉降量s(0.125cm)之比,稱標準基床系數K30。基床系數作為一種地基壓縮性大小的參數,率先在彈性地基上的梁板計算中得到應用,而后應用于承受橫向荷載的結構物內力分析、地基抗力計算等。目前,基床系數已被我國設計人員廣泛應用于境內外城市軌道交通、鐵路路基、沉管隧道等一系列工程計算中,并被國標《地鐵設計規范》(GB50157-2013)、《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等規范列入及指導應用。若基床系數設計取值比實際值偏小,會使設計方案趨于保守,造成工程浪費;若基床系數設計取值比實際值偏大,會使所采用的工程措施安全性降低,并可能危及工程安全。
現有測定基床系數的方法主要有:1)原位測試K30法(簡稱K30),現場在K30載荷剛性壓板上逐級加荷,測定地基的變形與荷載變化的關系,根據載荷與沉降(p~s)曲線確定基床系數;2)室內三軸法,室內先對試樣進行飽和及固結處理,然后在不同應力路徑下進行固結排水剪三軸試驗,繪制Δσ1’~Δh0曲線,根據曲線初始切線模量或某一割線模量得到基床系數。
K30法作為獲取基床系數的首選,適應測定表層土和施工階段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的土體,但易受試驗方法的局限及現場條件限制。近年來,由于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基礎和地下工程的埋置深度呈現向深層發展的趨勢??辈祀A段對不開挖的表層以下各土層很難直接通過實測測定,同時現場必須有提供反力的設施,實施起來耗費人力物力較大,從而限制了K30法的大規模應用,水運工程受限尤為顯著。
現有《城市軌道交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307-2012)(簡稱城交規范)針對室內三軸法推薦了二個應用實例:1)鐵三院中心試驗室在常規三軸儀上對試樣按深度固結,恢復土的原始狀態,通過土的靜止側壓力系數K0計算出圍壓σ3,施加圍壓σ3后對試樣進行壓縮剪切,試驗得到應變為1.25mm時對應的應力,這樣得到的基床系數值較為接近經驗值;2)上海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根據取樣深度確定固結壓力,采用傳統三軸儀,進行等向固結,固結穩定后,用三軸固結排水剪得到應力應變關系曲線,試驗結果也較為接近經驗值。室內三軸法因快捷、簡便、低成本、無環境限制等優勢,彌補了K30法的缺陷,但試驗時應力應變關系曲線初始直線段不明顯或離散性較大,試驗結果比K30獲取的試驗結果大2~8倍,以致設計無法直接采納?!冻墙灰幏丁吩诠膭顒撔碌耐瑫r,建議室內三軸法取值應按各地區K30法或經驗值綜合確定基床系數。
另,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CN101377079A已公開了“一種室內測定基床系數的方法”。對土體直徑39.1mm、高度80mm試樣,通過控制σ3不變,來滿足Δσ3/Δσ1=0這一種試驗條件,采用室內固結排水三軸法獲取基床系數,取得有益嘗試。但現有公知常識已在公開文獻及國家規范中清楚表明,并非控制σ3不變而逐步增大σ1加荷試驗,而應按不同的應力路徑控制圍壓增量,這樣的結果最為接近K30值;另外,CN101377079A所繪制E~Δε曲線,需按土性選取基床系數,更顯得試驗結果的不確定性。
又,中國實用新型專利200920227682.4公開了一種“基床系數試驗測試裝置”,采用結構簡單的壓力艙方式,通過側向加壓恢復自重壓力狀態,然后豎向加壓直接測定土的基床系數,為室內快速測定基床系數取得了有益的突破。但由于采用水頭飽和法,對軟粘土存在飽和不足現象;受室內試驗邊界條件限制,無法測出試樣軸向加載側壁剪應力,以致影響基床系數的準確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8782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