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CNG氣瓶支架與車架固定裝置及該CNG商用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83886.7 | 申請日: | 2014-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3406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20 |
| 發明(設計)人: | 郭宇;谷雪松;吳潤漢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K15/07 | 分類號: | B60K15/07 |
| 代理公司: | 中國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義興 |
| 地址: | 710200 陜西省西安***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cng 支架 車架 固定 裝置 商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商用車燃氣供給領域,具體涉及一種CNG氣瓶支架與車架的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以CNG為燃料的商用車越來越多的走向市場,然而受CNG氣瓶空間布置的影響,大多數車輛都將CNG氣瓶以氣瓶組的方式集中布置在駕駛室后面,氣瓶與車架之間采用傳統的副梁結構,并使用上裝副梁的連接方式進行固定,但是與車輛上裝區別在于氣瓶框架及氣瓶自重很大,卻集中布置在駕駛室后端,空間布置位置很小,這種布置方式使車架局部受力集中,很容易損傷車架,造成車架斷裂的情況;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有必要在氣瓶支架與車架連接部位發明一種柔性連接方式減緩集中應力對車架的損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CNG氣瓶支架與車架固定裝置及該CNG商用車,該裝置使氣瓶支架與車架柔性接觸,具有應力釋放功能,可以減少車架由于局部集中受力而產生斷裂的情況。
本實用新型具體采用以下方案和措施來達到上述目的:
一種CNG氣瓶支架與車架的固定裝置,包括上連接支架1、導向件3、橡膠彈簧4、銷軸5、下連接支架7,其中:
上連接支架,固定在氣瓶支架副梁上;
下連接支架,固定在車架大梁上;
銷軸,一端固定在上連接支架,銷軸另一端豎直插入下連接支架上,銷軸約束氣瓶支架,前、后、左、右4個方向的自由度,使氣瓶支架只具有上、下兩個方向的自由度;
導向件外套設橡膠彈簧,橡膠彈簧固定在上連接支架上方,導向螺栓豎直穿過上、下連接支架并將兩個支架固定在一起。
進一步地,所述的導向件為導向螺栓,橡膠彈簧兩端墊設有平墊圈2,導向螺栓通過鎖緊螺母6固定上、下連接支架。
進一步地,所述上連接支架,下連接支架中間有裝配間隙。
進一步地,所述銷軸焊接在上連接支架上。
進一步地,所述的平墊圈、導向螺栓、橡膠彈簧組成一組柔性緩沖裝置,CNG氣瓶支架與車架的固定裝置包括兩組以上該柔性緩沖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銷軸對稱設有兩個。
進一步地,所述銷軸用于限位固定,銷軸一端倒角起導向的作用,另一端銷軸肩對銷軸上、下方向定位的作用。
進一步地,上、下連接支架采用對稱結構,上連接支架為L型結構,包括上連接支架豎直面和上連接支架水平面,上連接支架豎直面與車架橫梁固定;下連接支架為倒L型結構,包括下連接支架豎直面與下連接支架水平面,下連接支架豎直面與車架大梁連接;上、下連接支架的水平面相接觸,供導向件穿過。
進一步地,上、下連接支架采用對稱結構,上連接支架為L型結構,包括上連接支架豎直面和上連接支架水平面,上連接支架豎直面與車架橫梁固定;下連接支架為倒L型結構,包括下連接支架豎直面與下連接支架水平面,下連接支架豎直面與車架大梁連接;上、下連接支架的水平面相接觸,供導向螺栓穿過。
一種CNG商用車,采用上述任一種所述的一種CNG氣瓶支架與車架的固定裝置。
平墊圈、導向螺栓、橡膠彈簧組成柔性緩沖裝置,約束整個氣瓶支架上、下兩個方向的自由度,當氣瓶支架上、下方向的運動而對車架產生作用時,橡膠彈簧組織可以對集中應力吸收和緩解。可以實現氣瓶支架與車架上翼面的柔性接觸,減緩氣瓶及氣瓶支架對車架的沖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車架與氣瓶支架連接固定裝置布置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車架與氣瓶支架連接固定裝置的主視圖;
圖3為圖2的左視圖;
圖4為圖2的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車架與氣瓶支架連接固定裝置的零件裝配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5所示氣瓶支架與車架連接固定裝置,它包含上連接支架1,平墊圈2,導向螺栓3,橡膠彈簧4,銷軸5,鎖緊螺母6,下連接支架7,氣瓶車架副梁。
其中,上連接支架1,下連接支架7分別連接在氣瓶支架上與車架上,上連接支架1與兩個銷軸5做成一個整體結構件,裝配時先固定下連接支架7然后將銷軸豎直裝入下連接支架7中再將上連接支架1固定在氣瓶支架上。本裝置包含上連接支架,平墊圈,導向螺栓,橡膠彈簧,銷軸,下連接支架,鎖緊螺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未經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8388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