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前門雙防撞桿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81757.4 | 申請日: | 2014-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309727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06 |
| 發明(設計)人: | 秦高科;呂周泉;姜亞洲;余瑪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9/42 | 分類號: | B60R19/42;B60J5/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何悅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前門 雙防撞桿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車門部件,具體為一種汽車前門雙防撞桿結構。
背景技術
2015版的歐洲ENCAP(歐洲新車評價)將發生較大的變動,其中側面碰撞法規的壁障質量由950kg增加到1300kg,壁障形狀也有了較大的變化。側面柱碰撞的速度由29公里/小時提高到32公里/小時。總之,2015版的ENCAP將更加嚴格,這就對車體側面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國內的汽車前門防撞橫梁多采用單管結構(如附圖1),在該種結構中一根高強度鋼管9通過支撐件連接在車門內板上。但是這種結構在2015版歐洲ENCAP側面碰撞和側面柱碰撞分析時,防撞桿的抗彎性差,車門的侵入量較大,無法滿足要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前門雙防撞桿結構,當車輛發生側面碰撞時起到支撐作用,更好的保護乘員安全。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前門雙防撞桿結構,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上防撞桿和下防撞桿,所述兩根防撞桿的前后兩端分別通過前安裝支架和后安裝支架與車門內板焊接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上、下防撞桿的外表面與車門外蒙皮粘接。
進一步的,在所述與車門內板焊接固定的前安裝支架和后安裝支架上均設有兩個弧形槽,所述兩根防撞桿的前端分別與前安裝支架上對應的弧形槽焊接固定,兩根防撞桿的后端又分別與后安裝支架上對應的弧形槽焊接固定。
進一步的,在所述前安裝支架和后安裝支架上分別設有若干加強筋。
進一步的,在所述前安裝支架和后安裝支架上還分別開設有定位孔。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前門設置兩根高強度的防撞桿,在車輛發生側面碰撞時,能夠有效分擔車門受到的撞擊力,保持乘員艙結構完整性,降低車門變形侵入量,保護乘員安全。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車門防撞桿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所述前安裝支架的主視圖;
圖4是所述后安裝支架的主視圖;
圖5是汽車前門與移動壁障的碰撞投影關系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闡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
如圖2、圖3、圖4所示的汽車前門雙防撞桿結構,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上防撞桿1和下防撞桿2,所述兩根防撞桿的前后兩端分別通過前安裝支架3和后安裝支架4與車門內板5焊接固定。所述兩根防撞桿采用超高強度鋼管制成,前、后安裝支架為沖壓成型鈑金件。
所述前安裝支架3和后安裝支架4通過點焊與車門內板焊接固定。在所述前安裝支架和后安裝支架上均設有兩個弧形槽,兩根防撞桿的前端分別與前安裝支架上的弧形槽301通過保護焊對應焊接固定,兩根防撞桿的后端又分別與后安裝支架上的弧形槽401通過保護焊對應焊接固定。所述上、下防撞桿的外表面與車門外蒙皮粘接。
前安裝支架上的加強筋302以及后安裝支架上的加強筋402起到增強安裝支架結構強度的作用,前安裝支架上的定位孔303和后安裝支架上的定位孔403用于裝配時定位。
圖5為前門與AE-MDB(Advanced?European?Movable?Deformable?Barrier)在Y向(車寬方向)上的投影視圖。在碰撞時,車門6與移動壁障的前截面8先接觸,此時由于下防撞桿2與移動壁障的前截面在Y向重合,在碰撞時兩者先接觸,起到主要的支撐作用。然后上防撞桿1和下防撞桿2與移動壁障的后截面7接觸,共同對車門起到支撐作用,能夠保證乘員艙的完整性,更好的保護乘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8175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