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吸能減震鞋墊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81230.1 | 申請日: | 2014-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734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宏達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宏達 |
| 主分類號: | A43B17/02 | 分類號: | A43B1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減震 鞋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鞋墊,具體地說是一種具有吸能減震功能的鞋墊。
背景技術
鞋墊是墊在鞋內,用于增加人體腳底和鞋底之間的摩擦力,提升人體足部的舒適程度。但是現有的鞋墊大多都是采用不透氣的EVA材料、乳膠材料或者布而制成平板形,不具備減能抗震的功能。長時間使用后,鞋墊變薄、變滑,使腳底和鞋墊之間的摩擦力變小,影響腳的舒適度。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吸能減震鞋墊,根據腳的形狀和活動特征,在鞋墊與腳后跟和腳掌心相對應處設置有吸能減震裝置,能夠起到吸能減壓的作用,確保腳更加穩定舒適。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吸能減震鞋墊,由墊體、腳掌吸能抗震裝置、腳后跟吸能抗震裝置、弧形凸面組成,所述的弧形凸面設置在墊體的正面與足弓部相對應處。
作為優選,所述的腳掌吸能抗震裝置的形狀為正L形。
作為優選,所述的腳后跟吸能抗震裝置的形狀為反L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中,吸能減震鞋墊根據人腳的形狀和動力學需求中的工學而設計,人體運動時,鞋墊上的吸能抗震裝置分散腳底壓力,從而到達減壓抗震的目的;鞋墊上孤形凸面能夠吸收足弓部的壓力,能夠最大程度地幫助足弓部分散壓力,達到最佳的減震效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人腳踩在鞋墊上時的側面圖。
圖中:1—墊體;??2—腳掌吸能抗震裝置;??3—腳后跟吸能抗震裝置;??4—孤形凸面;??5—人腳。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的吸能減震鞋墊,由墊體1、腳掌吸能抗震裝置2、腳后跟吸能抗震裝置3、弧形凸面4組成。所述的弧形凸面4設置在墊體1的正面與足弓部相對應處,弧形凸面4采用中、低兩種不同密度的聚氨酯泡棉組合而成,能夠最大程度地幫助足弓部發揮減震功能,達到最佳的減震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的腳掌吸能抗震裝置的形狀為正L形,在活動中腳底落地時,腳掌吸能抗震裝置能夠對腳掌由下而上產生先緩沖、后吸能減震的雙重保護效果,使趾骨所受到的沖擊力得到減輕,有效地避免趾骨和跖骨遭受運動傷害。
作為優選,所述的腳后跟吸能抗震裝置的形狀為反L形,眾所周知,人腳在運動過程中,落地時均為腳后跟及足弓外側部位先接觸地面,承受著人體全部體重的壓力,腳后跟吸能抗震裝置設計成反向的L形,反向L形長邊區與足弓部外側相接觸,反向L形短邊區與腳掌接觸,能夠對腳后跟和足弓外側由下而上產生先緩沖、后吸能減震的雙重保護效果,使關鍵部位如跟骨、脛骨、踝關節所受的沖擊力得到減輕,減輕沖擊傷害的同時也降低人體重力線上的壓力,避免對膝關節造成運動傷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宏達,未經王宏達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8123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緩震按摩組合鞋墊
- 下一篇:一種基于壓電陶瓷自發電加熱鞋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