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回收生物柴油中甘油的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76113.6 | 申請日: | 2014-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3251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13 |
| 發明(設計)人: | 侯紅印;魏中峰;徐文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平頂山市億鑫達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29/74 | 分類號: | C07C29/74;C07C31/22;C07C31/04 |
| 代理公司: | 洛陽公信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羅民健 |
| 地址: | 467000 河南省平頂山市化***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回收 生物 柴油 甘油 處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化工行業所用的甘油處理裝置,具體的說是一種用于回收生物柴油中甘油的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生物柴油廠回收的甘油含有甲醇、皂、脂肪酸、甲酯和少部分中性油以及少部分鹽等,必須徹底處理才能夠出售較為純的甘油,目前,化工行業中并沒有設計成熟的甘油處理裝置,因此,市場上急需要一種結構簡單、處理效率高的用于回收生物柴油中甘油的處理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回收生物柴油中甘油的處理裝置,該裝置結構簡單,處理速度快,并可以分離出多種副產品,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益。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回收生物柴油中甘油的處理裝置,由反應釜、甲醇回收裝置和甘油處理罐組成,在所述的反應釜上設有攪拌器,在反應釜的頂部設有進料口、加酸口、放空口以及甲醇氣體排出口,甲醇氣體排出口與甲醇回收裝置密封連接,在反應釜的外壁上設有用于通入蒸汽的加熱套,設置在反應釜底部的出料口通過管道與甘油處理罐相連接,所述的甘油處理罐上設有放空口和加堿口,還設有一用于給甘油處理罐循環進料的循環出料泵,該循環出料泵的進口端通過管道與甘油處理罐的底部相連接,循環出料泵的出口端通過管道與甘油處理罐的側壁連接,通過循環出料泵實現甘油處理罐內物料的混勻,在循環出料泵的出口端與甘油處理罐之間的管道上設有甘油成品出口;
所述的甲醇回收裝置由多個冷凝器和真空發生器組成,多個冷凝器串聯連接,在冷凝器的末端連接真空發生器,通過打開真空發生器使甲醇氣體依次流經各個冷凝器后變成液體回收。
進一步優化,所述的反應釜為搪瓷反應釜。
進一步優化,與循環出料泵的出口端相連接的管道沿甘油處理罐側壁的切向連通于甘油處理罐的內腔。
進一步優化,所述甘油處理罐的下部還設有取樣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該裝置,由反應釜、甲醇回收裝置和甘油處理罐組成,結構簡單,處理速度快,可在得到甘油產物的同時分離出多種副產品,提高企業生產效益;其中甲醇氣體排出口與甲醇回收裝置密封連接,所述的甲醇回收裝置由多個冷凝器和真空發生器組成,多個冷凝器串聯連接,在冷凝器的末端連接真空發生器,通過打開真空發生器使甲醇氣體依次流經各個冷凝器后變成液體回收,當甲醇回收后期,可打開真空閥,快速收集反應釜內的剩余甲醇氣體,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其次、在甘油處理罐的一側還設有循環出料泵,該循環出料泵的進口端通過管道與甘油處理罐的底部相連接,循環出料泵的出口端通過管道與甘油處理罐的側壁連接,通過循環出料泵實現甘油處理罐內物料的混勻,在循環出料泵的出口端與甘油處理罐之間的管道上設有甘油成品出口,特別需要說明的是與循環出料泵的出口端相連接的管道沿甘油處理罐側壁的切向連通于甘油處理罐的內腔,保證輸送的液體沿處理罐的內壁旋轉,有效提高處理罐內多種物料的混勻,從而給后續的處理節省了大量時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反應釜,101、進料口,102、加酸口,103、放空口,104、甲醇氣體排出口,2、甲醇回收裝置,201、冷凝器,2011、冷凝水入口,2012、冷凝水出口,202、真空發生器,3、甘油處理罐,301、放空口,302、加堿口,303、循環出料泵,304、甘油成品出口,305、取樣口,4、攪拌器,5、加熱套,501、蒸汽入口,502、冷凝水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前提,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平頂山市億鑫達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未經平頂山市億鑫達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7611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