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筷子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72805.3 | 申請日: | 2014-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1042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24 |
| 發明(設計)人: | 施光隆;施采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施光隆;施采君 |
| 主分類號: | A47G21/10 | 分類號: | A47G21/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師事務所 31272 | 代理人: | 吳俊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北市五股***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筷子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筷子結構,特別是一種可增加食物被挾取后與筷子的摩擦力的筷子結構。
背景技術
筷子為一種發源自中國的餐具,古漢語稱為箸或挾提,其使用方法為將食物夾起,并送入口中。
對于一般人來說,盡管使用筷子挾取食物可說是輕而易舉,但是遇到要挾取顆粒狀的食物的情況時,例如堅果、豆類或花生,常常因為食物質地較堅硬,且體積過小而不易挾取,或在挾取后掉落。
因此,如何設計出一可增加食物被挾取后與筷子的摩擦力的筷子結構,便成為相關廠商以及相關研發人員所共同努力的目標。
實用新型內容
本案發明人有鑒于現有的筷子挾取顆粒狀食物容易掉落的缺失,乃積極著手進行開發,以期可以改進上述既有的缺點,經過不斷地試驗及努力,終于開發出本實用新型專利。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可增加食物被挾取后與筷子的摩擦力的筷子結構。
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筷子結構,包括一握持部以及一挾持部。該握持部設置于該筷子結構本體的一第一端。
該挾持部設置于該筷子結構本體的一第二端,該挾持部包括復數凹部以及三凸部。
該等凹部以三個為一組互相呈等角度分布,形成于該挾持部的周圍,并從該挾持部前端開始向該挾持部后端依序排列,該等凹部各自向該挾持部內部陷落,形成一凹弧面。
該等凸部各自形成該挾持部的周圍以及同組且相鄰的二凹部之間,且該等凸部從該挾持部前端開始各自設有復數凹槽。
透過上述的結構,本實用新型可增加食物被挾取后與筷子的摩擦力,而更順利地挾取顆粒狀食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筷子結構的示意圖;
圖2a為圖1的A-A剖面圖;
圖2b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筷子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容槽表面設有螺紋面以及插桿表面設有復數螺牙的示意圖。
符號說明
(1)?筷子結構
(10)?握持部
(100)?容槽
(1000)?螺紋面
(11)?挾持部
(110)?凹部
(111)?凸部
(1110)?凹槽
(112)?插桿
(1120)?螺牙
(12)?第一端
(13)?第二端。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熟悉該項技藝人士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茲配合附圖將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考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筷子結構(1)?,包括一握持部(10)以及一挾持部(11)。該握持部(10)供一使用者的手握持,該挾持部(11)供該使用者挾持食物。
該握持部(10)設置于該筷子結構(1)本體的一第一端(12)。該挾持部(11)設置于該筷子結構(1)本體的一第二端(13),該挾持部(11)包括復數凹部(110)以及三凸部(111)。
請參考圖1至圖2b所示,該等凹部(110)以三個為一組互相呈等角度分布,形成于該挾持部(11)的周圍,并從該挾持部(11)前端開始向該挾持部(11)后端依序排列,該等凹部(110)各自向該挾持部(11)內部陷落,形成一凹弧面,使該挾持部(11)的徑向剖面(A-A剖面)近似三角形。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中,同組且相鄰的二凹部(110)之間呈120°夾角。
當該使用者藉由該挾持部(11)挾取小顆粒狀的食物(例如花生或豆類)時,小顆粒狀的食物將被導入該等凹部(110)中而獲得穩定的挾取。
該等凸部(111)各自形成該挾持部(11)的周圍以及同組且相鄰的二凹部(110)之間,且該等凸部(111)從該挾持部(11)前端開始各自設有復數凹槽(1110)。當該使用者藉由該挾持部(11)挾取面條時,面條將被導入該等凹槽(1110)中而獲得穩定的挾取。
請參考圖3所示,其中該挾持部(11)的后端可分離地結合在該握持部的前端。該握持部(10)前端設有一容槽(100),該挾持部(11)后端設有一插桿(112),該插桿(112)插入該容槽(100),以結合該握持部(10)以及該挾持部(11)。藉由上述結構使本實用新型的該筷子結構(1)可拆組成較小體積以方便隨身攜帶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施光隆;施采君;,未經施光隆;施采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7280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