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66946.4 | 申請日: | 2014-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4386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1 |
| 發明(設計)人: | 孫漢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德邦儀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7/02 | 分類號: | H02J7/02;H02J17/00 |
| 代理公司: | 沈陽技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張志剛 |
| 地址: | 110623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汽車 無線 充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充電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產業進入全面交通能源轉型期,國際電動汽車發展開始加速。全球汽車工業為破解能源、環境制約,實現可持續發展,長期以來一直在積極探索和努力推動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轉型。近年來,電動車在新能源汽車中的地位日益穩固,發展態勢迅猛,到2015年我國純電動車保有量將實現百萬輛級,與之配套的各類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也勢在必行。傳統的電動汽車充電技術是采用插頭和插座進行直接的接觸式電能傳輸,這種傳輸方式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而且也不方便,會有火花及觸電危險,另外還存在積塵和接觸損耗,機械磨損和相應的維護問題,不適用于惡劣環境和天氣。因此產生了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無線電能傳輸使用方便、安全,解決了接觸式充電的很多難題。重要的是該技術還解決了充電電池接口不統一的問題,為充電站的建設解決了很大的一個難題。另外,無線充電技術便于實現無人自動充電和移動式充電,在保證所需行駛里程的前提下,可通過頻繁充電來大幅減少電動汽車配備的動力電池容量,減輕車體重量,提高能量的有效利用率;并有助于降低電動汽車初始購置成本,解決其受制于大容量電池的高成本問題,推進電動汽車的市場化。我公司研制的電動汽車無線充裝置具有高效、安全、快捷等特點。
隨著電動汽車全球市場的增長,充電設施的全球銷量在?2014?年到?2020?年之間將穩定增長。充電設備市場將以不小于?20?萬臺的復合年均增長率?37%(CAGR)增長。我國已建成充電樁2.2萬個、充換電站445座是全世界建成充換電設施最多的國家。到2015年左右,還將在20個以上示范城市和周邊區域建成40萬個充電樁、2000個充換電站。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裝置成本低、使用方便,因此,市場前景極其廣闊。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裝置,該裝置設置有位移感應器、電源控制板、電磁感應耦合器,該裝置嵌入地面,在電動汽車停車時,電動汽車內無線充電接收器應和充電裝置電磁感應耦合器位置上下對應,高效充電,平時裝置不工作,節省電力。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裝置,所述裝置包括:位移感應器、嵌入塑料板、金屬上蓋、金屬外殼、排風扇、電源控制板、電纜入口、電磁感應耦合器;金屬外殼的上部設置有金屬上蓋和嵌入塑料板,嵌入塑料板的下部安裝有兩個電磁感應耦合器,金屬上蓋的另一側安裝有位移感應器,該位移感應器探出在金屬上蓋上,排風扇對稱的安裝在金屬上蓋的兩側,位移感應器的另一側上蓋上制有電纜入口,電源控制板鑲嵌在兩個位移感應器的四周。
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裝置,所述排風扇對稱的安裝在金屬上蓋的兩側并與上蓋一平。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與效果是:
1.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裝置安裝在車位適當位置,嵌入地面,類似下水道井蓋,在電動汽車停車時,電動汽車內無線充電接收器應和充電裝置電磁感應耦合器位置上下對應,利于高效充電。
2.當電動汽車靠近無線充電裝置時,觸動位移感應器開始充電,車內會有提示信息。電動汽車充滿電時無線充電裝置停止充電,直到下次觸動位移感應器再次充電。平時無線充電裝置不工作,節省電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無線充電基本原理方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磁感應式充電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磁感應式充電器的電路原理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充電裝置的側視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充電裝置側視示意圖嵌入塑料板打開狀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所示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原理,無線充電(wireless?power?transmission?,WPT)是指一切借助某種載體實現無直接電氣連接的電能傳遞技術。最常用的載體就是耦合的電磁場。對于電動汽車用WPT,主要是將變壓器原、副邊繞組分置于車外和車內,通過高頻磁場的耦合傳輸電能。無線充電的基本框圖1;電磁感應式WPT技術充電器的結構原理圖2; 它主要由電源、電力輸出、電力接收、整流器等主要部分組成,原理與電磁感應方式基本相同。電源傳送部分有電流通過時,所產生的交變磁束使接收部分產生電勢,為電池充電時輸出電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德邦儀器有限公司,未經沈陽德邦儀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6694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