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光能電能兩用恒溫杯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61971.3 | 申請日: | 2014-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3279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1 |
| 發明(設計)人: | 武湖月;杜忠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三安茶具經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7G19/22 | 分類號: | A47G19/22;H02S40/22;H02J7/35 |
| 代理公司: | 合肥順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周發軍 |
| 地址: | 2316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光能 電能 兩用 恒溫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保溫杯,特別是說一種能自動加熱杯中水的光能電能兩用恒溫杯。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人們經常使用的保溫杯,大多為雙層保溫杯或稱為真空杯,具有保溫功能,其保溫時間大多為4-6小時45度以上,其保持的溫度曲線為逐漸下降的。初期溫度特別高,不適合立即飲用。因此缺乏真正能夠保持杯內水溫恒定的功能性杯子。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恒溫杯,克服現有保溫杯不能恒久持續保溫的缺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光能電能兩用恒溫杯,包括杯蓋,保溫杯壁、杯底和底座,所述保溫杯壁外安裝聚光玻璃體,所述聚光玻璃體內壁上貼有單晶硅發電片,所述杯底下緊貼有半導體制熱模塊,所述單晶硅發電片電連接電源充放控制器,所述電源充放控制器電連接所述儲能電池,所述儲能電池通過溫控開關連接所述半導體制熱模塊,儲能電池、電源充放控制器安裝在所述底座內。
所述的光能電能兩用恒溫杯,還包括充電適配器和充電插頭,所述充電適配分別連接所述儲能電池和充電插頭。
進一步優化的方案是,所述聚光玻璃體為若干120弧度的半圓柱體連接而成。
優選的,所述120弧度的半圓柱體的數量為18個。
所述單晶硅發電片的規格為長125mm、寬10mm、0.5V,500mA。
所述18個硅晶發電片中每9個硅晶發電片相互串聯,產生兩個發電單元,兩個發電單元再并聯組成1000mA?4.5V的光能發電源。設置兩個光電源是為了避免杯子朝向背光不產的缺陷,為了任意擺放都能正常發電而將18個線性聚焦分為兩個發電單元,線性聚焦光子密度成為常見光的10倍,儲能充電電壓才能達到定額4.5V的給3.7V電池連續充電的目的。
所述杯底為真空保溫隆底,所述半導體制熱模塊緊貼在所述真空保溫隆底頂部。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光光能電能兩用是豎直棱鏡玻璃皿具體制作成內外三層為一體,120弧度的半圓柱體,針一般的感應負光、折射光、通常能見的弱光源聚焦為一線,以增強電壓,使杯內開茶水、飲料或牛奶長時間保持45℃溫水不燙口,不冰涼,喝在嘴里舒適,特別適宜集群辦公,長途駕車,戶外旅游,學生早讀,老人,小孩,病弱患者,清潔衛生,安全健康,節能環保。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光能電能兩用恒溫杯整體部件結構原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光光能電能兩用恒溫杯橫截面示意圖。其中,
1——恒溫杯蓋高30mm,厚度4mm,密封墊1mm,外徑140mm。
2——恒溫杯上口直徑52mm,厚3.3mm,旋絲間距14mm。
3——真空保溫隆底直徑40mm,隆起高度30mm,玻璃厚度1.2mm。
4——恒溫杯豎直棱鏡的凸透弧度為120弧,共18條,平均線性聚焦光子密度為常態感應光的10倍,傳至發電硅晶半導體,以增強電壓為目的。
5——半導體制熱模塊厚度3mm,圓面直徑36mm,3.7V4A14.8W發熱功率,本體溫度240℃,潛水溫度40—100℃,朝向制熱,背向制冷。
6——14.8W半導體發熱原件負極與45℃溫控開關的串聯線。
7——半導體制熱模塊電源正極跟電源控制器正極連一體。
8——45℃度溫控開關;9——電池電源手動開關;10——整流二極管;
11——硅晶體聚焦光子電源負極線;12——電源充放控制器;
13——底底隆凸直徑38mm;14——底座凹槽深4mm;
15——底座內置儲能電池3.7V,4400mA;16——LED指標燈;
17——充電適配器;18——充電插頭;
20——恒溫杯外環豎直棱鏡;21——真空保溫層。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三安茶具經營有限公司,未經合肥三安茶具經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6197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