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模具加熱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60027.6 | 申請日: | 2014-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62336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15 |
| 發明(設計)人: | 饒代發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伊宏有色金屬鑄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27/04 | 分類號: | B22D27/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209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模具 加熱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模具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利用模具進行鑄造過程中,需要模具始終處于特定的溫度狀態,這樣利用模具在進行制造的過程中需要給模具持續不斷加熱。
現有技術中的模具加熱裝置無法保證模具受熱均勻,對模具制作出來的產品性能較低,因此提供一種新型的模具加熱裝置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致力于研究的方向。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現有技術中模具加熱裝置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模具加熱裝置,以達到既可以保證模具各位置受熱均勻,也可控制加熱溫度精度,進而提高產品生產性能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模具加熱裝置,其中,所述裝置包括:
加熱儲油罐,第一進氣管道,第二進氣管道,加熱管道,紅外線測溫儀,噴嘴;
所述加熱儲油罐的頂端通過壓力表與所述第一進氣管道連通,且位于所述加熱儲油罐的頂端一側設有注油口,位于所述加熱儲油罐側壁的底端設有出油口;
所述加熱管道的首端設有第二進氣管道和出油管道,所述出油口與所述出油管道連接;
所述加熱管道的尾端與所述噴嘴連接,且所述加熱管道上還設有所述紅外線測溫儀。
較佳的,上述的模具加熱裝置,其中,所述加熱管道上設有所述紅外線測溫儀,所述紅外線測溫儀臨近所述加熱管道的尾端。
較佳的,上述的模具加熱裝置,其中,所述加熱管道上設有一調氣閥。
較佳的,上述的模具加熱裝置,其中,所述加熱管道上設有一調油閥。
較佳的,上述的模具加熱裝置,其中,所述噴嘴上設有電子火花塞。
較佳的,上述的模具加熱裝置,其中,所述加熱儲油罐內的氣壓范圍為0.1~0.3MPa。
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或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模具加熱裝置,通過在加熱儲油罐頂端設有壓力表和進油口,以及高度低于進油口的出油口,并通過出油口連接加熱管道,在加熱管道上設有紅外線測溫儀和噴嘴,實現對模具加熱,該實用新型具有(1)操作靈活、可對模具進行整體、局部加熱,?尤其在鋁合金低壓鑄造中對模具澆口的預加熱,并可根據位置要求進行固定;(2)設備投資少,可使用柴油、煤油、液化天然氣等做為燃料;(3)安全、環保,由于整套裝置僅承受氣壓,一般加熱儲油罐內氣壓控制在0.1~0.3MPa并可根據要求進行調節,避免熱量損失,且污染小,充分節能降耗,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4)加熱溫度控制精確,裝置采用紅外線探測,對模具溫度控制誤差±2℃等一系列優點。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優點將會變得更加明顯。在全部附圖中相同的標記指示相同的部分,同時也可以未按照比例繪制附圖,其重點在于示出本實用新型的主旨。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一種模具加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是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模具加熱裝置的不足,使其達到既可以保證模具各位置受熱均勻,也可控制加熱溫度精度,進而提高產品生產性能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模具加熱裝置。
具體的,如圖1所示,該模具加熱裝置包括一個加熱儲油罐1、?第一進氣管道3、加熱管道6、紅外線測溫儀7和噴嘴8。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加熱儲油罐1的頂端具有進氣口,第一進氣管道3通過一個壓力表2與該進氣口連接,進一步連通該加熱儲油罐1;在實際的工藝中,該第一進氣管道3接入壓縮空氣。在加熱儲油罐1頂端的附近一側設有注油口4,位于加熱儲油罐1側壁的底端還設有出油口5,注油口4與外部輸油設備進行連接,出油口5與加熱管道6進行連接。更具體的,加熱管道6的具有首端和尾端,首端設有第二進氣管道62和出油管道61,優選的,出油口通過該出油管道與加熱管道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在加熱管道上設有紅外線測溫儀7,且加熱管道6的尾端和噴嘴8連接,優選的,紅外線測溫儀位于加熱管道上且臨近加熱管道的尾端位置。
優選的,在加熱管道上分別設有一調氣閥63和調油閥64,噴嘴8上設有一電子火花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伊宏有色金屬鑄造有限公司,未經上海伊宏有色金屬鑄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6002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