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圓管拉桿桁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45139.4 | 申請日: | 2014-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664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斌;鄭勝林;郭忠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河創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B2/88 | 分類號: | E04B2/8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倪中翔 |
| 地址: | 10130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圓管 拉桿 桁架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幕墻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圓管拉桿桁架系統。
背景技術
建筑外圍護幕墻在外觀視覺上往往要求有較高的通透性,因此需盡量采用纖細的結構桿作為支撐。然而,建筑主體結構在設計時往往會受到一些限制條件影響,不能承擔由圍護結構傳遞的較大的荷載,故要求圍護結構體系對主體結構的影響要盡量小。有些實際工程中還存在主體結構的幕墻面距主體結構面有較大距離,從而造成幕墻支撐體系無法實現有效落地生根的現象?,F有的較大跨度的幕墻圍護結構多采用鋼桁架體系、索網結構體系、拉桿桁架體系等,由于受結構體系自身特點以及建筑外觀的要求,上述幾種現有技術有如下不足之處:
1.采用鋼桁架體系截面的結構,構件截面尺寸較為粗大,影響幕墻的通透性能,視覺外觀效果不好。
2.如圖1所示,如果采用完全拉桿桁架體系結構或者索網結構體系;由于拉桿1’、交叉拉桿2’中預應力的存在,會給主體結構的設計帶來不利的影響,通常主體結構的薄樓板承載水平荷載是可以的,但承擔較大的豎向或者彎矩荷載就較為不利。
3.當建筑的幕墻面距離主體結構面距離較遠,且建筑物底部需要較大的空間時,幕墻圍護結構無法實現有效的落地生根。此種情況下如依然想使用完全由預應力構件組成的體系,則存在較大的困難.。
因此,上述這些體系均很難能同時滿足有如上要求的幕墻結構設計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圓管拉桿桁架系統,其結構簡單輕盈,既能在建筑通透和視覺效果上發揮較好的作用,又可以適用現有建筑結構特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圓管拉桿桁架系統,它包括若干排豎向圓管,每排豎向圓管包括若干頭尾相接豎直排列的圓管;該豎向圓管頂部吊設在建筑主體頂部挑出的鋼梁上;相鄰圓管之間設有橫向的矩形管,該矩形管上下表面對應圓管的位置分別設有上套筒及下套筒,該圓管的上下兩端分別插設于該下套筒及上套筒;該建筑主體的層間樓板設有橫向的支撐圓管,與橫向矩形管垂直連接;該矩形管設有水平撐桿,相鄰的水平撐桿末端之間通過豎拉桿連接;該水平撐桿、豎向圓管和橫向支撐圓管三者之間通過交叉拉桿連接,該交叉拉桿的一側兩端均固定在該豎向圓管上,另一側兩端分別固定在水平撐桿末端和支撐圓管上,形成穩定的抗風體系;所述上套筒及下套筒具有內螺紋,所述圓管上下兩端具有與該內螺紋對應的外螺紋。
所述矩形管為通過插芯連接的若干橫管,所述上套筒及下套筒設于該插芯。
所述支撐圓管兩端分別與所述層間樓板及所述矩形管鉸接。
所述圓管、矩形管、上套筒、下套筒、支撐圓管、方管、豎拉桿、交叉拉桿均為不銹鋼。
所述圓管直徑為70mm。
位于所述建筑主體最下部的支撐圓管的截面厚度應大于其他支撐圓管的厚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圓管替代傳統桁架體系中的前端拉桿,充分利用圓管可以承壓的特性,使原先需要較強邊界的拉桿桁架體系,變成了一種類自平衡的結構體系;同時解決了幕墻體系距離主體結構較遠,其結構體系無法生根,且主體結構的薄樓板不能承受太多的不利荷載影響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拉桿桁架體系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圓管拉桿桁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圓管與矩形管的交叉節點示意圖。
圖4是圖3中A-A方向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描述,將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顯而易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河創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河創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4513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通風防雨百葉及其構成的百葉窗
- 下一篇:用于鞋類物品的編織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