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手術顯微鏡用助手鏡光學消旋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43624.8 | 申請日: | 2014-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888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04 |
| 發明(設計)人: | 徐大維;穆郁;索繼元;張晨鐘;孟軍合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第八三五八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2B17/08 | 分類號: | G02B17/08;G02B21/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專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劉東升 |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手術 顯微鏡 助手 光學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光學消旋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手術顯微鏡用助手鏡光學消旋系統。
背景技術
在使用手術顯微鏡的過程中,由于要求助手鏡具有俯仰調節的功能,俯仰調節會導致成像旋轉問題,最終影響醫生的使用觀察,因此,對于助手鏡具有俯仰調節功能的手術顯微鏡進行消除成像的旋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使用的消旋的方法主要有電子消旋和物理消旋;電子消旋是通過處理數字視頻圖像信號,對圖像進行方向旋轉以實現圖像消旋的方法,但電子消旋系統增加圖像的處理時間,降低了一定量的圖像準確度;物理消旋是直接驅動成像器件(CCD)按要求的旋轉角度繞光軸轉動,從而旋正圖像,此種方法不適用于手術顯微鏡系統。
實用新型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手術顯微鏡用助手鏡光學消旋系統,在適用手術顯微鏡的同時,縮短圖像處理時間,提高圖像準確度。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手術顯微鏡用助手鏡光學消旋系統,其包括轉接變倍系統的第一直角棱鏡2、起轉折光路作用的第二直角棱鏡4、以及轉折光路到目視成像系統8的第三直角棱鏡6,第一直角棱鏡2和第二直角棱鏡4之間的第一空間間隔3、第二直角棱鏡4和第三直角棱鏡6之間的第二空間間隔5、以及第三直角棱鏡6和目視成像系統8之間的第三空間間隔7中的其中一處空間間隔處設置有道威棱鏡9,各光學元件口徑相同,口徑中心共線。
其中,所述第一直角棱鏡2前端連接手術顯微鏡成像光學系統1,第二直角棱鏡4與第三直角棱鏡6之間設置相對轉動鏡筒(73),道威棱鏡9外部設置手輪72,道威棱鏡9通過手輪72旋轉,道威棱鏡隨同其前端的直角棱鏡旋轉,旋轉角度是直角棱鏡旋轉角度的二分之一。
其中,所述道威棱鏡9設置在第一空間間隔3處,第二直角棱鏡4和第三直角棱鏡6光軸重合,道威棱鏡9與第一直角棱鏡2和第二直角棱鏡4的光軸重合。
其中,所述道威棱鏡9設置在第二空間間隔5處,第一直角棱鏡2和第二直角棱鏡4的光軸重合,道威棱鏡9與第二直角棱鏡4和第三直角棱鏡6的光軸重合。
其中,所述道威棱鏡9設置在第三空間間隔7處,第一直角棱鏡2和第二直角棱鏡4的光軸重合,第二直角棱鏡4和第三直角棱鏡6光軸重合,道威棱鏡9與第三直角棱鏡6的光軸重合。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結構簡單,系統可靠性高,成本低,避免使用了電子消旋的方法;該光學系統,可以按照實際手術顯微鏡模塊化結構需要,改變道威棱鏡的安放位置,以達到手術顯微鏡的最優化結構;對于俯仰調節造成的成像旋轉的補償極易實現,通過道威棱鏡外部手輪機構的旋轉即可滿足補償像旋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手術顯微鏡用助手鏡光學消旋系統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的手術顯微鏡用助手鏡光學消旋系統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又一種實施例的手術顯微鏡用助手鏡光學消旋系統的示意圖;
圖4a和圖4b是圖1中光學消旋系統的消像旋原理圖;
圖5是圖2中光學消旋系統的消像旋原理圖;
圖6是圖3中光學消旋系統的消像旋原理圖;
圖7為圖5光學消旋原理圖對應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手術顯微鏡成像系統,2-第一直角棱鏡,3-第一空間間隔,4-第二直角棱鏡,5-第二空間間隔,6-第三直角棱鏡,7-第三空間間隔,8-目視光學系統,9-道威棱鏡,71-助手鏡連接座,72-手輪,73-相對轉動鏡筒,74-分束棱鏡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左”、“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第八三五八研究所,未經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第八三五八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4362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