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燒結多揮發性物質的中頻爐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19796.1 | 申請日: | 2014-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3296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13 |
| 發明(設計)人: | 于月光;章德銘;劉家均;衛致虎;彭鷹;徐振華;王蘆燕;解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北礦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7D7/02 | 分類號: | F27D7/02;F27D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凱特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鄭立明;付久春 |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豐臺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燒結 揮發性 物質 中頻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中頻爐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稀有金屬行業燒結多揮發性物質的中頻爐。
背景技術
中頻爐是利用中頻電源建立中頻磁場,使鐵磁材料內部產生感應渦流并發熱,達到加熱材料的目的。中頻爐應用非常廣泛,主要用于熔煉碳鋼,合金鋼,特種鋼,或用于銅,鋁等有色金屬的熔煉和提溫,也可用于鎢鉬材料燒結等方面。
鎢鉬材料用中頻爐燒結一般是在氫氣氛圍下進行,因氫氣是一種易燃、易爆的氣體,且是所有氣體中最輕的氣體,為防止發生爆炸,用氫氣的中頻爐設計氫氣走向采用上進下出的方式,以便將中頻爐中的空氣全部排出,防止發生危險。
在燒結純鎢、鈍鉬等揮發物少的材料時,氫氣作為一種還原劑、一種保護氣,能滿足燒結要求,但當燒結摻雜鎢、鎢鋁等揮發物多的材料時,由于氫氣通路有兩路,一路是氫氣通過加熱體內部到達氫氣出口,另一路是通過線圈和爐壁之間的空隙到達氫氣出口,且線圈和爐壁之間氣阻小,所以通過材料表面的氫氣有限,很難將揮發物帶走,使材料中的揮發物揮發不出來,燒結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加大氫氣流量可改善燒結效果,但由于需求氫氣量太大(300kg材料每小時需100方氫氣),給供氣帶來很大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
基于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燒結多揮發性物質的中頻爐,能加大通過材料表面的氫氣,使爐體中的氫氣氛圍更加均勻,有利于全爐燒結材料燒結效果一致。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燒結多揮發性物質的中頻爐,包括爐體、設置在所述爐體內上端具有上開口的發熱體、設置在所述爐體上端與所述爐體內連通的上進氣口以及設置在所述發熱體內底部的鎢條,所述爐體和加熱體底部設有下進氣口,所述下進氣口將所述爐體外與所述加熱體內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在爐體和發熱體底部設置連通爐體外與發熱體內的下進氣口,可以實現由上進氣口排出爐體內空氣,下進氣口向發熱體內進入氫氣,再由發熱體上開口進入爐體內建立氫氣保護氛圍,可增大通過所燒結材料表面的氫氣,使爐體中的氫氣氛圍更加均勻,使全爐燒結材料燒結效果一致。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中頻爐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中頻爐的鎢板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燒結多揮發性物質的中頻爐,具體是一種氫氣保護氛圍中燒結摻雜鎢、鎢鋁、鎢錸等物質的中頻爐,包括爐體1、設置在爐體1內上端具有上開口20的發熱體2、設置在爐體1上端與爐體1內連通的上進氣口3以及設置在發熱體2內底部的鎢條22,爐體1和加熱體2底部設有下進氣口4,下進氣口4將爐體1外與加熱體2內連通,可通過該下進氣口4向加熱體內通入氫氣。加熱體2通過上開口20與爐體1內和上進氣口2連通,上開口20可設置在發熱體2的隔熱磚蓋21上。
通過設置下進氣口4與上進氣口3配合,上進氣口3可以在電升溫前將中頻爐中的空氣全部排出,保證中頻爐中全是氫氣,開始燒結后,上進氣口3進氣流量控制在每小時0.5方即可;下進氣口4中的氫氣全部進入加熱體2,從下向上通過加熱體2到達中頻爐爐體1頂后從線圈6和爐壁7之間返回到爐體1上的出氣口8,這樣下進氣口4的所有的氫氣經過發熱體2內部,通過燒結材料表面的氫氣增加很多,可有效的將材料揮發物帶走,創造了良好的氫氣燒結氛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北礦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北礦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1979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篦冷機聚料風冷改進裝置
- 下一篇:組合陶瓷燒結碳化硅匣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