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防霧水防眩光的汽車后視鏡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17231.X | 申請日: | 2014-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499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8 |
| 發明(設計)人: | 吳曉彤 | 申請(專利權)人: | 奧特路(漳州)光學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08 | 分類號: | B60R1/0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 地址: | 360000 福建省漳***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霧水 眩光 汽車 后視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后視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霧水防眩光的汽車后視鏡。
背景技術
汽車后視鏡通常只包括殼體和鏡面,高端的后視鏡則在鏡面后方設有電動調節裝置,主要由微型電機和減速齒輪組構成。而無論目前的哪種后視鏡,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鏡面水霧問題。受天氣影響,鏡面上會出現水霧問題,在此情況下,鏡面上積聚的細水珠嚴重影響鏡面的后視能力,在行車過程中又無法擦除,因此嚴重影響行車安全;對于一些高端后視鏡,則配有后視鏡電加熱,可對后視鏡進行鏡面加熱,從而將水霧蒸發,然而該技術存在的缺陷是,電加熱升溫速度較慢,水霧蒸發速度亦較慢,電加熱啟動后,通常需要經過較長一段時間才能將水霧消除,其除水霧能力并不理想;另一方面,在雨水天氣,后視鏡上出現的通常是大量的水珠,對于該種水珠,電加熱所產生的熱量對其基本不起作用,可以說,在雨水天氣,后視鏡電加熱并無用處,而雨水卻仍然嚴重影響著后視鏡的后視能力,對行車造成極大的危險性。
另外,現有市面上的成熟防眩目后視鏡產品均使用電子元件來實現防眩目的功能,其存在的主要缺點是:成本高且安裝復雜,無法輕易的升級車內車外的后視鏡;電子變色的防眩目后視鏡經常會出現由于鏡片顏色變深而無法看到明亮區域以外其他環境的情況;而且由于反光頭等電子元件的特性,容易出現操作失誤等不穩定的情況,影響駕駛的安全性。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性能穩定,提高駕駛安全性的防霧水防眩光的汽車后視鏡。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防霧水防眩光的汽車后視鏡,包括殼體和鑲嵌在殼體表面的銀鏡,所述銀鏡的表面從里至外依序設有偏光膜層和防霧水膜層。
所述防霧水膜層的厚度為100-500納米。
所述偏光膜層的厚度為10-600納米。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該后視鏡的防霧水膜層可以在行車過程中防止鏡面水霧的出現,對于霧水和雨水均具有高效的消除能力,使得視線更清晰;本實用型的偏光膜層還可以防眩光,在防眩目的同時為駕駛員提供最為清晰和柔和的視線,大幅提高駕駛的安全性。總之,本實用新型不僅結構簡單,無需借助其他元件,就可以起到防霧水和防眩光的功能,從而保障行車安全性。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霧水防眩光的汽車后視鏡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銀鏡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或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霧水防眩光的汽車后視鏡,包括殼體1和鑲嵌在殼體1表面的銀鏡2,所述銀鏡2的表面從里至外依序設有偏光膜層4和防霧水膜層3。
所述防霧水膜層3的厚度為100-500納米。
所述偏光膜層4的厚度為10-600納米。
本實用新型制作工藝如下:先對銀鏡進行超聲波清洗干凈,送入真空密封艙開始真空鍍膜,依次偏光膜層4和防霧水膜層3;其中,防霧水膜層3的重量比的組分為一氧化硅20%-80%,其余為氟化鎂。
該后視鏡的防霧水膜層3可以在行車過程中防止鏡面水霧的出現,對于霧水和雨水均具有高效的消除能力,使得視線更清晰;本實用型的偏光膜層4還可以防眩光,在防眩目的同時為駕駛員提供最為清晰和柔和的視線,大幅提高駕駛的安全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奧特路(漳州)光學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奧特路(漳州)光學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1723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輛的雜物箱
- 下一篇:適合于乳膠基質配送車的安全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