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教學的球體轉動和移動演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14099.7 | 申請日: | 2014-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300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曉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曉鋒 |
| 主分類號: | G09B23/00 | 分類號: | G09B2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2417 福建省泉***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教學 球體 轉動 移動 演示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教學輔助器材領域,涉及一種用于教學的球體轉動和移動演示裝置。
背景技術
在小學或者中學的課堂里,學生們會學習到與天文和地理有關的科學知識,這些知識都停留在課本中并以文字和圖片的方式呈現出來,這種情況會導致天文和地理類的知識變得太抽象,使學生們不能更加深刻地領會和認知,尤其是天文類知識,因此在課堂上就需要有一種專門教學演示器具來模擬天體的運行,從而幫助學生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天文類的科學知識。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教學的球體轉動和移動演示裝置,它是一種模擬太陽系各大星體運行規律的輔助教學器材,它具有結構新穎、操作簡便、立體視覺觀感好、教學效果更明顯、攜帶方便的特點。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用于教學的球體轉動和移動演示裝置,它是由方形板體、大球體、多個轉動裝置、多個小球體組成,其結構特征在于,
方形板體頂面的中心部位設置有一弧形凹槽,大球體固定于該弧形凹槽之上,方形板體頂面還開設有多圈環形凹槽,每圈環形凹槽均以大球體為中心,位于外側的環形凹槽大于內側的環形凹槽,每圈環形凹槽頂部的左右兩側壁作相對應凸出,每圈環形凹槽的底部均固定平鋪有一條導軌,每圈環形凹槽內部均設置有一個轉動裝置;
每個轉動裝置包括小型電機、電機護殼、凹腰轉輪、針桿、滾輪,小型電機內置于電機護殼中,小型電機的軸端與凹腰轉輪的底部中心固定連接,凹腰轉輪卡位于作相對應凸出的環形凹槽頂部的左右兩側壁之間,凹腰轉輪的頂部中心立置有一根針桿,針桿的頂部固定有小球體,電機護殼的底部通過L形輪桿懸置有一個滾輪,滾輪滾動于導軌的上方。
小型電機啟動后驅動凹腰轉輪在作相對應凸出的環形凹槽頂部的左右兩側壁之間轉動,凹腰轉輪的轉動不僅帶動小球體自轉,而且還帶動整個轉動裝置沿著導軌在環形凹槽中以大球體為中心作環形移動,最終實現小球體在自轉的同時沿著大球體為中心的公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具有結構新穎、操作簡便、立體視覺觀感好、教學效果更明顯、攜帶方便的特點。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局部組合連接結構剖析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教學的球體轉動和移動演示裝置,它是由方形板體1、大球體2、多個轉動裝置、多個小球體7組成,其特征在于,
方形板體1頂面的中心部位設置有一弧形凹槽,大球體2固定于該弧形凹槽之上,方形板體1頂面還開設有多圈環形凹槽,每圈環形凹槽均以大球體2為中心,位于外側的環形凹槽大于內側的環形凹槽,每圈環形凹槽頂部的左右兩側壁作相對應凸出,每圈環形凹槽的底部均固定平鋪有一條導軌8,每圈環形凹槽內部均設置有一個轉動裝置;
每個轉動裝置包括小型電機3、電機護殼4、凹腰轉輪5、針桿6、滾輪,小型電機3內置于電機護殼4中,小型電機3的軸端與凹腰轉輪5的底部中心固定連接,凹腰轉輪5卡位于作相對應凸出的環形凹槽頂部的左右兩側壁之間,凹腰轉輪5的頂部中心立置有一根針桿6,針桿6的頂部固定有小球體7,電機護殼4的底部通過L形輪桿懸置有一個滾輪,滾輪滾動于導軌8的上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曉鋒,未經張曉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1409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受力改變運動方向實驗教具
- 下一篇:假毛用胎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