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拋光換熱管管頭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10939.2 | 申請日: | 2014-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3218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文華;李建剛;李紅軍;張汾琰;宮淑華;由海燕;羅云;周東銀;謝玉章;董煥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董寶玉 |
| 主分類號: | B24B29/02 | 分類號: | B24B29/02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2572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拋光 管管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拋光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拋光換熱管管頭的裝置。
背景技術
換熱管是換熱器的主要元件之一,置于筒體之內,用于管程和殼程之間的熱量交換。在換熱器中,換熱管的兩端于管箱連接,連接方式有焊接、脹接、脹焊并用等方式。尤其是涉及到焊接的連接方式,要求換熱管與管板連接部位得到很好的清理,保證去除連接部位的鐵銹、油污等污染物。因此在換熱管于管板焊接前,需要拋光換熱管兩端,以達到清理效果。
在清理換熱管兩端的工作中,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操作工人用拋光機分別拋光管子的兩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換熱管需拋光的表面為曲面,拋光工作量大,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拋光換熱管管頭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拋光換熱管管頭的裝置,包括底座和拋光裝置,所述底座上有兩條相互平行的滑道,拋光裝置放在滑道上,拋光裝置的支腿上有與滑道完全貼合的凹槽,且拋光裝置可沿滑道滑動;所述拋光裝置包括拋光裝置A和拋光裝置B,兩拋光裝置的尺寸大小一致;所述拋光裝置包括支架、拋光輪、電機、傳動帶、傳動輪,支架有四條支腿、支持板、面板,面板與支持板的位置上下平行,電機固定在支持板上,面板上有兩個耳板,轉軸穿過耳板,傳動帶從面板上的缺口中穿過,連接電機和傳動輪,傳動輪和拋光輪同心裝配在轉軸上,電機通過傳動帶帶動傳動輪轉動,即可驅使拋光輪旋轉;所述拋光裝置上有托塊,托塊在面板上,拋光裝置A和拋光裝置B上的托塊在底座的同一側,托塊與拋光輪之間的距離可調節;所述托塊的一邊為弧狀,在弧內側裝配了滾珠。
在拋光換熱管兩端時,根據換熱管尺寸大小,調節兩拋光裝置之間的距離,再調節托塊與拋光輪之間的距離,以換熱管放置在拋光輪與托塊之間時,換熱管的外表面既與滾珠接觸,又與拋光輪接觸為最佳。托塊將換熱管限制在拋光輪與托塊之間,托塊上的滾珠減小換熱管與托塊之間的摩擦力,便于轉動換熱管,同時拋光時換熱管不至于卡死在拋光輪與托塊之間,接通拋光裝置上電機的電源,兩個拋光輪以相同的轉速向同一方向轉動,手握住換熱管,轉動換熱管,即可拋光換熱管兩端,同時沿平行與底座方向來回移動換熱管,控制換熱管兩端的拋光長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拋光裝置中的傳動帶與傳動輪之間的傳動為皮帶傳動,傳動帶為皮帶,傳動輪為皮帶輪。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拋光裝置中的傳動帶與傳動輪之間的傳動為鏈條傳動,傳動帶為鏈條,傳動輪為鏈輪。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底座上放置兩臺對稱的拋光裝置,在拋光裝置上有托塊,托塊上有滾珠,可同時拋光換熱管的兩端,且換熱管不會卡死在拋光輪與托塊之間,托快與拋光輪之間的距離可根據換熱管的大小調節,適用于拋光不同規格的換熱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拋光裝置的正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拋光裝置的等側視圖。
圖中:1、底座;1a、滑道2、拋光裝置;2a、拋光裝置A;2b、拋光裝置B;3、換熱管;4、凹槽;5、電機;6、面板;6a、缺口;7、滾珠;8、托塊;9、支持板;10、支腿;11、耳板;12、傳動帶;13、傳動輪;14、轉軸;15、拋光輪。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拋光裝置的正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拋光裝置的等側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董寶玉;,未經董寶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1093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