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殼體以及電子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687838.8 | 申請日: | 2014-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335202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13 |
| 發明(設計)人: | 傅仰柱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5/02 | 分類號: | H05K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賈玉姣 |
| 地址: | 518118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殼體 以及 電子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產品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殼體以及具有該殼體的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電子產品上殼體和下殼體的連接通過多個均勻分布的卡扣和多個螺釘來實現。由于現有電子產品對外觀的要求較高,通常要求電子產品的外表面不能有可見的螺釘孔和明顯的零件配合線。所以通常不采用螺釘連接,而是僅僅通過卡扣連接實現上殼體和下殼體的固定,采用卡扣連接,殼體拆卸困難、不方便工廠生產和用戶的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具有便于拆裝、連接緊固的優點的殼體。
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了一種電子設備。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殼體包括:下殼體;上殼體,所述上殼體設有第一限位部,所述上殼體與所述下殼體卡接,所述上殼體與所述下殼體內形成容納空間;緊固件,所述緊固件設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緊固件設于所述容納空間內,所述緊固件設在所述下殼體上且在鎖緊所述上殼體的鎖緊位置與松開所述上殼體的解鎖位置之間可滑動,在所述鎖緊位置,所述第一限位部與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在所述解鎖位置,所述第一限位部與所述第二限位部脫離。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殼體不僅便于拆裝、外形整齊,而且連接緊固。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包括所述的殼體。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殼體的結構示意圖(上殼體處于解鎖位置);
圖2是圖1的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殼體的結構示意圖(上殼體處于鎖緊位置);
圖4是圖3的B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緊固件與下殼體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緊固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5的C-C剖視圖。
圖8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上殼體打開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上殼體關閉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00-殼體,10-下殼體,11-螺紋孔,12-下面板,13-第二卡孔,14-第二卡扣,15-水平板,16-第一圓弧板,17-第二圓弧板,18-支撐筋,20-上殼體,21-卡鉤,211-豎直段,212-水平段,22-上面板,23-第一卡孔,24-第一卡扣,30-緊固件,31-固定板,311-通孔,312-安裝槽,3121-第一凹槽,3122-第二凹槽,3123-第一孔段,32-螺栓,40-容納空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長度”、“寬度”、“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68783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