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高壓穩壓缸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687835.4 | 申請日: | 2014-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53495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鴻鵠;陳磊;任國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揚州市江都永堅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5B15/14 | 分類號: | F15B15/14;F15B15/20 |
| 代理公司: | 揚州市錦江專利事務所 32106 | 代理人: | 陳君偉 |
| 地址: | 2252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壓 穩壓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高壓缸的結構。
背景技術
高壓穩壓缸用于實現無縫鋼管、彎頭等試驗設備的加載增壓,可適用于不同規格的試驗對象。高壓穩壓缸利用流體力學基本原理,通過活塞面積比實現高壓水的輸出,將使用液壓油作為介質的液壓缸產生的壓力轉換為使用水作為介質的缸體中,從而向外提供動力。
現有高壓穩壓缸產品通過壓力傳感器檢測壓力,并對穩壓缸的控制系統進行調節,由于壓力傳感器存在著隨額定壓力升高價格也隨之提高的特點,高壓穩壓缸的輸出最高壓力一般不超過70MPa,同時也無法控制高壓水的輸出排量。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高壓穩壓缸進行改進,提高其輸出最高壓力,并實現高壓水輸出排量可調節。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確保油水分離的高壓穩壓缸。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高壓穩壓缸,包括底座,在底座上由下至上依次連接高壓缸筒、油缸筒、上油缸蓋,在高壓缸筒的上方還設置下油缸蓋,下油缸蓋固定在油缸筒的下端內,在油缸筒內配合設置活塞,活塞上連接活塞桿,活塞桿的下端穿過下油缸蓋后設置在高壓缸筒內;在所述活塞桿與高壓缸筒之間由下至上依次設置第二導套、第二密封圈、隔環、第一密封圈、第一導套;在所述上油缸蓋上設置無桿腔油口,在油缸筒上設置有桿腔油口,在高壓缸筒的下端設置進出水口。
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如下:高壓穩壓缸主要由油腔和水腔構成,油液通過進油口進入油腔,從而推動活塞移動,活塞桿在穩壓缸水腔中起活塞作用,利用流體力學基本原理,通過活塞面積比來實現高壓水的輸出,同時高壓水輸出排量可通過控制活塞位移調節。活塞桿和高壓缸筒壁面間采用雙導向套結構,有效隔絕兩種介質,實現水油分離。
本實用新型通過利用活塞與活塞桿面積的差異,通過液壓缸加載實現90MPa高壓水的輸出,增益比可達1:5.67,油缸采用雙導向套結構實現水油分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在所述上油缸蓋上連接位移傳感器,在活塞桿上軸向設置盲孔,位移傳感器的檢測端設置在活塞桿的盲孔內。通過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控制活塞位移,最終控制高壓水的輸出排量。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油缸蓋的下端和油缸筒的下端均設置相連通的排油口;在所述高壓缸筒的上端設置排水口,排水口設置在第一導套的上方。油缸蓋和高壓缸筒上分別開有排油口和排水口,可排出高壓穩壓缸工作過程中的多余介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高壓穩壓缸,包括底座7,在底座7上設置高壓缸筒5,高壓缸筒5的上方設置油缸筒2,底座7、高壓缸筒5、油缸筒2通過螺栓6連接,在油缸筒2的上方通過短螺栓13連接上油缸蓋1,在高壓缸筒5的上方還設置下油缸蓋4,下油缸蓋4固定在油缸筒2的下端內,在油缸筒2內配合設置活塞14,活塞14上連接活塞桿3,活塞桿3的下端穿過下油缸蓋4后設置在高壓缸筒5內。
在上油缸蓋1上設置無桿腔油口12,在油缸筒2上設置有桿腔油口16,在高壓缸筒5的下端設置進出水口8。
在上油缸蓋1上連接位移傳感器10,在活塞桿3上軸向設置盲孔15,位移傳感器10的檢測端設置在活塞桿3的盲孔15內,在上油缸蓋1的上表面與位移傳感器10之間設置紫銅墊11。
在活塞桿3與高壓缸筒5之間由下至上依次設置第二導套22、第二密封圈21、隔環20、第一密封圈19、第一導套18。
在油缸蓋4的下端和油缸筒2的下端均設置相連通的排油口17,在高壓缸筒5的上端設置排水口9,排水口9設置在第一導套18的上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揚州市江都永堅有限公司,未經揚州市江都永堅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68783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