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軸承注油裝置及其構成的軸承注油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686572.5 | 申請日: | 2014-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680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15 |
| 發明(設計)人: | 廖加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廖加偉 |
| 主分類號: | F16N3/10 | 分類號: | F16N3/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頂峰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巖 |
| 地址: | 618300 四川省德陽市廣漢***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軸承 注油 裝置 及其 構成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零件潤滑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軸承注油裝置及其構成的軸承注油系統。
背景技術
為了保障汽車和飛機的運行安全,需要對汽車和飛機進行定期檢查,每次定期檢查包括對輪胎的檢查,其中需要將軸承拆卸下來進行清洗檢查,之后重新注入潤滑脂進行潤滑。現有技術中,軸承注油主要是靠工人手持潤滑劑和軸承,通過對軸承進行拍打或擠壓,使得潤滑脂進入軸承內環與外環之間的間隙中,油脂要從軸承底面擠出頂部,而且要求出油要均勻,中間的孔隙部位必須注油到位,整個過程全部依靠員工的手動,費時、費力且不同的工人注油效果不同,不熟練的工人很容易操作失誤。而且在注油過程中,工人不可避免地要經常接觸到油脂,注油完成過后,手上的油脂粘滑,經多次洗滌后也很難清洗干凈,而且長期接觸此類油脂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有害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軸承注油裝置,包括油池、手握桿、壓環,所述油池為上端開口下端封閉的中空筒,所述手握桿下部一周設有軸承平臺,所述壓環為上下開口的中空筒,所述壓環環內與手握桿可拆卸契合,所述手握桿下部置于油池內部,本實用新型作用對象為軸承,軸承包括內環、外環,軸承內環與外環之間有一定空隙,在潤滑的過程中需要將油脂擠入該間隙,所述軸承平臺外邊緣與手握桿之間的距離不大于軸承內環的環寬,所述壓環的環寬不大于軸承內環的環寬,軸承內環的內圈與手握桿相契合。
進一步地所述壓環上部設有壓柄。
進一步地所述軸承平臺下端連有倒錐體。
進一步地所述油池上部設有可拆卸中空防塵蓋,所述防塵蓋中空部與手握桿可拆卸契合。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由軸承注油裝置構成的軸承注油系統,包括軸承注油裝置、舀油裝置,所述軸承注油裝置包括油池、手握桿、壓環,所述油池為上端開口下端封閉的中空筒,所述手握桿下部一周設有軸承平臺,所述壓環為上下開口的中空筒,所述壓環環內與手握桿可拆卸契合,所述手握桿下部置于油池內部,所述舀油裝置包括舀油桶、推桿,所述舀油桶為上下開口的中空筒,所述推桿下部設有壓盤,所述壓盤穿入舀油桶內,所述軸承平臺外邊緣與手握桿之間的距離不大于軸承內環的環寬,所述壓環的環寬不大于軸承內環的環寬,軸承內環的內圈與手握桿相契合。
進一步地所述壓環上部設有壓柄。
進一步地所述軸承平臺下端連有倒錐體。
進一步地所述油池上部設有可拆卸中空防塵蓋,所述防塵蓋中空部與手握桿可拆卸契合。
進一步地所述舀油桶上部一側延伸出舀油板。
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軸承注油裝置在結構上提供了油池、手握桿、壓環,代替了現有技術中工人拍打式注油方式,使得軸承注油更加省力,壓環擠壓軸承,使得油脂能夠進入軸承內圈與外圈的孔隙之間,注油更加均勻,整個注油操作更加簡單,避免了工人不熟練造成的操作失誤,提高了注油的效率,而且在操作過程中減少了人手直接與油脂的接觸,避免影響操作工人的身體健康;
其中壓環上部設有壓柄,方便了操作過程中工人手持壓環向下擠壓置于油脂中的軸承,更加省力,提高了注油效率;
手握桿下端設有倒錐體,減小了在擠壓油脂的過程中手握桿在油桶中的阻力,使得操作更加省力;
油池的上部設有可拆卸的防塵蓋,方便保藏油池中未使用完的油脂;
由軸承注油裝置構成的軸承注油系統除包括上述軸承注油裝置之外,還提供了舀油裝置,舀油裝置的設置避免了油脂與人手經常接觸,提高了注油效率,且避免對工人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舀油桶上部一側延伸出舀油板,方便了油脂的舀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軸承注油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油池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手握桿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壓環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防塵蓋示意圖。
圖6為舀油桶的示意圖。
圖7為推桿的示意圖。
1-油池,2-手握桿,3-壓環,4-軸承平臺,5-壓柄,6-倒錐體,7-防塵蓋,8-舀油桶,9-推桿,10-壓盤,11-舀油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地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出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廖加偉,未經廖加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68657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