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雙永磁體外轉子永磁偏置球面徑向磁軸承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686090.X | 申請日: | 2014-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675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15 |
| 發明(設計)人: | 劉強;任元;王衛杰;蔡遠文;樊亞洪;繆存孝;葉郭波;邵瓊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學院 |
| 主分類號: | F16C32/04 | 分類號: | F16C32/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凱特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鄭立明;趙鎮勇 |
| 地址: | 1026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永磁 體外 轉子 偏置 球面 徑向 磁軸 | ||
1.一種雙永磁體外轉子永磁偏置球面徑向磁軸承,包括定子系統和轉子系統兩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系統主要包括:定子上球面鐵心(1)、定子下球面鐵心(2)、激磁線圈(3)、定子隔磁環(4)、定子上導磁環(5)、定子下導磁環(6)、定子永磁體(7)、定子套筒(8)和定子鎖環(9);
所述轉子系統主要包括:轉子上球面鐵心(10)、轉子下球面鐵心(11)、轉子隔磁環(12)、轉子上導磁環(13)、轉子下導磁環(14)、轉子永磁體(15)、轉子套筒(16)和轉子鎖環(17);
所述定子上球面鐵心(1)組成4個磁極,所述定子下球面鐵心(2)組成4個磁極,共組成磁軸承上下兩端8個定子磁極,分別組成X、Y軸正負方向的定子磁極,每個定子磁極繞制有所述激磁線圈(3),所述定子隔磁環(4)位于所述定子上球面鐵心(1)和所述定子下球面鐵心(2)之間,所述定子上導磁環(5)位于所述定子上球面鐵心(1)徑向內側,所述定子下導磁環(6)位于所述定子下球面鐵心(2)徑向內側,所述定子永磁體(7)位于所述定子上導磁環(5)和所述定子下導磁環(6)之間,所述定子上球面鐵心(1)、所述定子下球面鐵心(2)、所述定子隔磁環(4)、所述定子上導磁環(5)、所述定子下導磁環(6)和所述定子永磁體(7)位于所述定子套筒(8)徑向外側,并通過所述定子鎖環(9)固定安裝在所述定子套筒(8)上;
所述轉子上球面鐵心(10)位于所述定子上球面鐵心(1)徑向外側,所述轉子上球面鐵心(10)內球面與所述定子上球面鐵心(1)外球面留有間隙,形成空氣氣隙(18),所述轉子下球面鐵心(11)位于所述定子下球面鐵心(2)徑向外側,所述轉子下球面鐵心(11)內球面與所述定子下球面鐵心(2)外球面留有間隙,形成空氣氣隙(18);
所述轉子隔磁環(12)位于所述轉子上球面鐵心(10)和所述轉子下球面鐵心(11)之間,所述轉子上導磁環(13)位于所述轉子上球面鐵心(10)徑向外側,所述轉子下導磁環(14)位于所述轉子下球面鐵心(11)徑向外側,所述轉子永磁體(15)位于所述轉子上導磁環(13)和所述轉子下導磁環(14)之間,所述轉子上球面鐵心(10)、所述轉子下球面鐵心(11)、所述轉子隔磁環(12)、所述轉子上導磁環(13)、所述轉子下導磁環(14)和所述轉子永磁體(15)位于所述轉子套筒(16)徑向內側,并通過所述轉子鎖環(17)固定安裝在所述轉子套筒(16)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永磁體外轉子永磁偏置球面徑向磁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上球面鐵心(1)和所述定子下球面鐵心(2)的磁極均采用極靴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永磁體外轉子永磁偏置球面徑向磁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上球面鐵心(1)的磁極球面半徑和所述定子下球面鐵心(2)的磁極球面半徑相等,且兩者的球心完全重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永磁體外轉子永磁偏置球面徑向磁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子上球面鐵心(10)的磁極球面半徑和所述轉子下球面鐵心(11)的磁極球面半徑相等,且兩者的球心完全重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永磁體外轉子永磁偏置球面徑向磁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上導磁環(5)、所述定子下導磁環(6)、所述轉子上導磁環(13)和所述轉子下導磁環(14)均為1J85、1J50或電工純鐵導磁材料。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永磁體外轉子永磁偏置球面徑向磁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永磁體(7)和所述轉子永磁體(15)為衫鈷合金或釹鐵硼合金材料。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永磁體外轉子永磁偏置球面徑向磁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永磁體(7)和所述轉子永磁體(15)為軸向圓環,沿軸向充磁。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永磁體外轉子永磁偏置球面徑向磁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永磁體(7)與所述轉子永磁體(15)的體積相等,且充磁方向相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學院,未經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686090.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