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具有高出針次數的針式打印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685255.1 | 申請日: | 2014-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6371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15 |
| 發明(設計)人: | 梁岐江;宮武和人;木村光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會江裕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41J2/22 | 分類號: | B41J2/2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馮劍明 |
| 地址: | 529191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高出針 次數 針式打印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針式打印機,具體來說是具有高出針次數的針式打印機。
背景技術
針式打印機因其相對于噴墨、激光打印機獨特的差異性而依舊服務于一些特殊的行業。針式打印機上的打印針出針與收針動作是正確打印的關鍵。參照圖1所述,針式打印機的打印針驅動裝置包括呈U型結構的磁軛1,磁軛1的第一腳部11的上端面上設置有由磁性材料制成的支點支撐板2,磁軛1的第二腳部12上纏繞有線圈3,該線圈3與電源連接,所述磁軛1的上方位置設置有銜鐵4,銜鐵4的一端伸出有第一支腳41且該第一支腳41上設置有第一樞接點5,銜鐵4的另一端連接打印針6,所述銜鐵4上還設置有與磁軛1的第二腳部12對應的第二支腳42,位于第二支腳42與打印針6之間的銜鐵4上設置有復位壓簧7,其工作原理如下:打印機收到打印信息后,線圈3通電,從而在磁軛1以及銜鐵4中產生磁路,進而第二支腳42在磁力的帶動下下擺而與磁軛1的第二腳部12抵接,從而帶動打印針6出針;收針時,線圈3斷電,銜鐵4的第二支腳42失去磁力的吸附作用,銜鐵在復位壓簧7的作用下上擺,實現收針。但是這種結構中,由于銜鐵是繞第一樞接點5擺動的,因此在第一樞接點位置必然存在接觸摩擦,特別是打印針的出針與收針次數頻繁,其磨損更加頻繁,一般針式打印針的驅動裝置可允許打印針出針2~3億次,達到該次數后,第一樞接點位置的磨損嚴重,容易對打印針的出針和收針產生很大影響,從而導致打印針出針力度不夠穩定,進而影響打印質量,所以必須對相應部件進行更換。對于一些特殊行業,由于打印量較大,因此可能就需要頻繁的更換相關部件,從而給用戶帶來一定不便,并且也增加了用戶的維修更換成本。因此,對傳統技術中的針式打印機結構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優化。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高出針次數的針式打印機,其有效的減小了磨損,提高了打印針的出針次數,減少了客戶更換頻率,降低了用戶的維修成本。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具有高出針次數的針式打印機,包括呈U型結構的磁軛,磁軛的第一腳部的上端面上設置有磁性材料制成的支點支撐板,磁軛的第二腳部上纏繞有線圈,該線圈與電源連接,所述磁軛的上方位置設置有銜鐵,銜鐵的一端伸出有第一支腳且該第一支腳上設置有第一樞接點,銜鐵的另一端連接打印針,所述銜鐵上還設置有與磁軛的第二腳部對應的第二支腳,位于第二支腳與打印針之間的銜鐵上設置有復位壓簧,所述第一樞接點與支點支撐板鉸接,所述磁軛的第一腳部上設置有儲油槽,所述儲油槽由支點支撐板蓋合,儲油槽中的油利用毛細管現象和表面張力作用而緩緩的供給到所述第一樞接點位置。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儲油槽為兩個,分別布置在銜鐵的兩側位置。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點支撐板上設置有讓位第一支腳的凹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結構的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第一樞接點與支點支撐板鉸接,磁軛的第一腳部上設置有儲油槽,儲油槽由支點支撐板蓋合,利用毛細管現象和表面張力作用將儲油槽中的油而緩緩的供給到所述第一樞接點位置,確保了油供給到第一樞接點位置實現潤滑,大大的減小了第一樞接點位置的磨損,使得打印針的出針次數從原先的2~3億次提高到4~6億次,大大的提高了打印針的出針次數,使得用戶不再需要頻繁的更換相關部件,有效的降低了用戶維修更換成本,并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緊湊,安裝方便,實施簡單,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是傳統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在儲油槽位置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在儲油槽位置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照圖2~圖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有高出針次數的針式打印機,包括呈U型結構的磁軛1,磁軛1的第一腳部11的上端面上設置有磁性材料制成的支點支撐板2,磁軛1的第二腳部12上纏繞有線圈3,該線圈3與電源連接,所述磁軛的上方位置設置有銜鐵4,銜鐵4的一端伸出有第一支腳41且該第一支腳41上設置有第一樞接點5,銜鐵4的另一端連接打印針6,所述銜鐵4上還設置有與磁軛1的第二腳部12對應的第二支腳42,位于第二支腳42與打印針6之間的銜鐵5上設置有復位壓簧7,所述第一樞接點5與支點支撐板2鉸接,所述磁軛1的第一腳部11上設置有儲油槽8,所述儲油槽8由支點支撐板2蓋合,儲油槽8中的油利用毛細管現象和表面張力作用而緩緩的供給到所述第一樞接點5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會江裕信息產業有限公司,未經新會江裕信息產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68525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