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于0歐電阻元件的鋰電池保護板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657620.8 | 申請日: | 2014-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055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11 |
| 發明(設計)人: | 楊智偉;黃書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鑫遠志空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H7/18 | 分類號: | H02H7/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電阻 元件 鋰電池 保護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鋰電池保護板電路,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0歐電阻元件的鋰電池保護板電路。
背景技術
通常情況下:1、只要是地,最終都要連接在一起。電池的PCB板繪制過程是將模擬地與數字地分別捆綁一塊,然后再通過一條線將兩者連接在一起。2、設計跳點,為返修工藝提供方便。3、PCB同面線路走線不通時,則會增加層來走線。
目前市場上也基本按此方案設計,如果使用0歐電阻的話,價美物廉。1、在模擬地與數字地之間用0歐的電阻來連接,而不是直接連接在一起。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地線被分成了兩個網絡,在大面積鋪銅等處理時,就會方便的多。2、做為跳線使用。這樣既美觀,安裝也方便。3、做保險絲用。由于PCB上走線的熔斷電流較大,如果發生短路過流等故障時,很難熔斷,可能會帶來更大的事故。由于0歐電阻電流承受能力比較弱(其實0歐電阻也是有一定的電阻的,只是很小而已),過流時就先將0歐電阻熔斷了,從而電路斷路,防止事故發生,如發生此類事故,需前提保護IC相關器件失效。4、做跨線使用,PCB同面線路走線不通時,不用增加層來走線,直接使用0歐電阻跨接,節省設計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基于0歐電阻元件的鋰電池保護板電路。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基于0歐電阻元件的鋰電池保護板電路,包括第一控制開關、第二控制開關、PTC過流溫度保護器、第一微控制器、第二微控制器、接口電路、第一電阻至第十四電阻、第一電容至第十三電容、第一二極管和第二二極管,所述第十二電阻單點接地,所述第十三電阻為跳點,所述第十二電阻和所述第十三電阻均為0歐電阻。
具體地,鋰電池正極與所述PTC過流溫度保護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PTC過流溫度保護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十三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電容的第一端和兩個所述接口電路的正極輸入端連接,所述第十三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第三引腳端、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第四引腳端和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第六引腳端連接后接地,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第二引腳端、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第五引腳端、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第九引腳端連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第七引腳端分別與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電阻的第一端和鋰電池負極連接,所述第十二電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八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微控制器的第六引腳端、所述第十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控制開關的第一引腳端和所述第二控制開關的第二引腳端連接,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一端連接后接地,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第八引腳端連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第十一引腳端與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二端連接后接地,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接口電路連接,所述第十一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十二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二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接口電路的負極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第十引腳端與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二端連接后接地,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接口電路連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的第三引腳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控制開關的第四引腳端和所述第二控制開關的第四引腳端連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的第二引腳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控制開關的第三引腳端、所述第二控制開關的第三引腳端、所述第九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四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十三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十四電阻的第二端和所述接口電路連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的第一引腳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控制開關的第二引腳端和所述第二控制開關的第二引腳端連接,所述第一控制開關的第五引腳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控制開關的第六引腳端、所述第一控制開關的第七引腳端、所述第一控制開關的第八引腳端、所述第二控制開關的第五引腳端、所述第二控制開關的第六引腳端、所述第二控制開關的第七引腳端和所述第二控制開關的第八引腳端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鑫遠志空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四川鑫遠志空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65762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