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腹腔鏡切口縫合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657449.0 | 申請日: | 2014-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461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8 |
| 發明(設計)人: | 劉高焰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高焰 |
| 主分類號: | A61B17/04 | 分類號: | A61B17/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1930 四川省彭州市金彭西***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腹腔鏡 切口 縫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腹腔鏡切口縫合器。
背景技術
腹腔鏡手術一般采用2~4孔操作法,術后僅在腹腔部位留有1~3個0.5~1厘米的線狀疤痕,可以說是創面小,痛楚小的手術,因此腹腔鏡手術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一個手術項目。然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次全切除術或子宮全切術,因切除標本較大,需要擴大腹部穿刺切口(由5mm或10mm擴大至15mm或18mm),經標本旋切器逐步取出切除標本,當切口大于10mm時,傳統縫合術所采用的縫合針只能做皮膚表層縫合,而不能對全層腹壁進行縫合,這就容易引起腹壁切口內出血,加上切口下方有薄弱腔隙,腸管就容易嵌頓而形成切口疝,給患者帶來一定負擔或痛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腹腔鏡切口縫合器,該腹腔鏡切口縫合器可以對全層腹壁進行縫合,避免了切口疝的形成。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腹腔鏡切口縫合器,包括:
送線針、提線針,所述送線針包括:送線針桿,該送線針桿的一端設有送線手柄,另一端為送線針尖,所述送線針桿靠近送線針尖處設有送線槽,該送線槽的槽口斜向送線針尖形成送線鉤;所述提線針包括:提線針桿,該提線針桿的一端設有提線手柄,另一端為提線針尖,所述提線針桿靠近提線針尖處設有提線槽,該提線槽的槽口斜向提線手柄形成提線鉤。
特別的,所述送線針桿的送線針尖端為扁尖型。
特別的,所述送線手柄為圓環型或T型。
特別的,所述提線針桿的提線針尖端為扁尖型。
特別的,所述提線手柄為圓環型或T型。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腹腔鏡切口縫合器,通過送線針沿切口一側將縫合線送入腹腔后,提線針沿著切口另一側進入腹腔將縫合線帶出,如此重復,直至傷口縫合完畢,通過對全層腹壁的縫合,避免了切口疝的形成,具有成本低廉、簡單易學、消毒方便、可重復使用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送線針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線針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腹腔鏡切口縫合器,采用直徑為2mm、長度為20cm的克氏針制作而成,請參閱圖1及圖2,其包括:
送線針10、提線針20,所述送線針10包括:送線針桿11,該送線針桿11的一端設有便于醫護人員握持的送線手柄15,另一端為送線針尖12,所述送線針桿11靠近送線針尖12處設有用于容納縫合線的送線槽13,該送線槽13的槽口斜向送線針尖12形成用于送線鉤14;所述提線針20包括:提線針桿21,該提線針桿21的一端設有便于醫護人員握持的提線手柄25,另一端為提線針尖22,所述提線針桿21靠近提線針尖22處設有提線槽23,該提線槽23的槽口斜向提線手柄25形成一提線鉤24。
特別的,所述送線針桿11的送線針尖12端為扁尖型,送線針尖12端設計為扁尖型更加有利于送線針傳入皮膚或皮下組織。
特別的,所述送線手柄15為圓環型或T型,送線手柄15設計為圓環型或T型更容易握持,醫護人員在使用時不會因長期握持而感到手酸痛。
特別的,所述提線針桿21的提線針尖22端為扁尖型,提線針尖22端設計為扁尖型更加有利于送線針傳入皮膚或皮下組織。
特別的,所述提線手柄25為圓環型或T型,提線手柄25設計為圓環型或T型更容易握持,醫護人員在使用時不會因長期握持而感到手酸痛。
腹腔鏡手術完成后,手握送線針10的送線手柄15,確認好縫合處后,將縫合線沿送線槽13槽口放入,送線針尖12從切口一側穿過皮膚及皮下組織進入腹腔,縫合線的一端在送線鉤14的作用下跟著進入腹腔,縫合線的另一端留在腹腔外,之后退出送線針10,將提線針20從切口對面側穿過皮膚及皮下組織進入腹腔后,縫合線經槽口進入提線槽23內,縫合線在提線鉤24的作用下被帶出,如此重復,直至切口縫合完畢,通過采用所述腹腔鏡切口縫合器對全層腹壁的縫合,避免了切口疝的形成。
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高焰,未經劉高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65744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肩袖修復的隧道瞄準裝置
- 下一篇:一種醫學影像X光拍攝微調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