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液壓限位緩沖結構減振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654821.2 | 申請日: | 2014-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132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雪;朱志強;邱亞男;劉振國;張猛 | 申請(專利權)人: | 遼寧工業大學;錦州萬友機械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F9/19 | 分類號: | F16F9/19;F16F9/32;F16F9/44 |
| 代理公司: | 沈陽杰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楊華 |
| 地址: | 121001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壓 限位 緩沖 結構 減振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減振器,尤其是一種帶有液壓限位緩沖結構的汽車懸架減振器。
背景技術
汽車行駛工況復雜多變,為避免拉伸極限位置時汽車懸架減振器活塞與其導向套的剛性碰撞,因此需要在其拉伸極限位置設置緩沖裝置。參照參照?QC/T?545-1999《汽車筒式減振器臺架試驗方法》,對普通的汽車懸架減振器進行示功特性試驗,得到的示功圖多為圖1所示,其中點A為壓縮極限位置,點C為拉伸極限位置,曲線ABC表示拉伸行程,曲線CDA表示壓縮行程。根據圖1所示,普通汽車懸架減振器在拉伸極限C點處阻尼力逐漸減小,拉伸行程中當阻尼力為0時,工作缸內部的活塞未停止運動,會產生減振器的“擊穿現象”,即與工作缸內部的導向套發生剛性碰撞,降低減振器的緩沖效果,最終影響汽車的平順性與乘坐舒適性,目前在減振器的技術領域中缺少一種可以提高緩沖效果的減振器。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液壓限位緩沖結構減振器,專門用于汽車懸架減振器中,實現通過輔助活塞和錐形過渡段在減振器拉伸極限位置產生附加阻尼力,可避免減振器的“擊穿現象”,提高減振器的緩沖性能。
為解決以上問題,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液壓限位緩沖結構減振器,包括儲油缸、工作缸、活塞桿總成、底閥總成和吊環,其中工作缸分為工作腔和緩沖腔,緩沖腔直徑小于工作腔且二者之間通過錐面連接,活塞桿總成由主活塞、輔助活塞、活塞桿以及控制上下腔油液流通的復原閥和流通閥組成,輔助活塞通過卡簧固定連接活塞桿外圓周面上,底閥總成由閥座以及控制工作缸及儲油缸油液流通的補償閥和壓縮閥組成。帶有液壓限位緩沖結構的減震器用于汽車懸架系統中,工作腔缸壁與緩沖腔缸壁之間使用錐面過渡連接,其錐形段缸壁與輔助活塞所形成的通流面積不斷減小,形成了弱液壓緩沖,可避免緩沖腔直徑突然減小而引起的壓力沖擊。拉伸行程終點處輔助活塞與緩沖腔形成環狀縫隙阻尼,產生較大的附加阻尼力,避免活塞桿總成與導向套發生剛性碰撞。
???優選地,所述輔助活塞為錐體,輔助活塞的外圓周表面上均勻分布有若干個直方形凹槽,凹槽的長度與輔助活塞對應。輔助活塞的外表面周向均勻分布的直方形凹槽,其沿軸向方向斷面面積逐步減小,形成小孔阻尼,使得緩沖作用逐漸增強。
優選地,所述凹槽個數為4-8個。
優選地,所述錐角調整范圍與軸線方向成5°-30°角。
?優選地,所述輔助活塞的底面直徑的大小根據活塞桿直徑的大小進行調整。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1、工作缸分為工作腔與緩沖腔,兩段之間使用錐面過渡連接,緩沖初始階段,其錐形段缸壁與輔助活塞所形成的通流面積不斷減小,形成了弱液壓緩沖;
2、輔助活塞的外表面周向均勻分布的直方形凹槽,可以使得減振器在緩沖過程中形成小孔阻尼,使緩沖作用逐漸增強;
3、隨著位移的增加,輔助活塞與緩沖腔形成環狀縫隙阻尼,產生較大的附加阻尼力,通過調整錐形缸壁的錐角及長度和輔助活塞底面的直徑與錐角的大小,可實現最大阻尼力H的調整;
4、通過調整主活塞與輔助活塞之間的距離,可以實現阻尼力峰值點位置X的調整。
附圖說明
圖1是普通汽車懸架減振器示功圖。
圖2是本液壓限位緩沖結構減振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輔助活塞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左視圖。
圖5是本液壓限位緩沖結構減振器的示功圖。
其中,1-儲油缸,2-工作缸,3-工作腔,4-緩沖腔,5-主活塞?6-輔助活塞,7-活塞桿,8-吊環,9-限位卡簧,10-流通閥,11-復原閥,12-壓縮閥,13-補償閥,14-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一種液壓限位緩沖結構的減振器,包括儲油缸1、工作缸2、活塞桿總成、底閥總成和吊環8,其中工作缸2分為工作腔3和緩沖腔4,緩沖腔4的直徑小于工作腔3且二者之間通過錐面連接,活塞桿總成由主活塞5、輔助活塞6、活塞桿7以及控制上下腔油液流通的復原閥11和流通閥10組成,輔助活塞6通過限位卡簧9固定連接活塞桿外圓周面上,底閥總成由閥座以及控制工作缸及儲油缸油液流通的補償閥13和壓縮閥12組成。工作腔3腔壁與緩沖腔4腔壁之間使用錐面過渡連接,其錐形段腔壁與輔助活塞6所形成的通流面積不斷減小,形成了弱液壓緩沖,避免突然縮徑引起的壓力沖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遼寧工業大學;錦州萬友機械部件有限公司,未經遼寧工業大學;錦州萬友機械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65482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