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減震潤滑型汽車齒輪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650758.5 | 申請日: | 2014-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32790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13 |
| 發明(設計)人: | 吳光強;何仁橋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市綦江區余揚汽配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5/17 | 分類號: | F16H55/17;F16H55/14;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創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付繼德 |
| 地址: | 401420***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減震 潤滑 汽車 齒輪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齒輪,具體說,是涉及一種減震潤滑型汽車齒輪。
背景技術
齒輪是依靠齒的嚙合傳遞扭矩的輪狀機械零件。齒輪通過與其他齒狀機械零件(如另一齒輪、齒條、蝸桿)可實現改變轉速與扭矩、改變運動方向和改變運動形式等功能。由于傳動效率高、傳動比準確、功率范圍大等優點,齒輪機構在工業產品中廣泛應用,其設計與制造水平可直接影響到工業產品的質量。
齒輪在汽車行業中是主要的基礎傳動元件,齒輪的質量直接影響汽車的噪聲、平穩性及使用壽命。變速箱齒輪為汽車發動機的重要部件,用于改變發動機曲軸和傳動軸的速度比。變速箱齒輪在工作過程中,通過齒面的接觸傳遞動力,兩齒面在嚙合接觸過程中,既有滾動也有滑動,存在較大的壓應力和摩擦力。
然而在兩個相嚙合齒輪的齒面在嚙合接觸過程中,特別是在變速箱這種高速重載的齒輪傳動中,由于嚙合齒面間的摩擦力較大,相對速度大,致使嚙合區溫度高。一般會在齒輪上涂有潤滑油,使齒面間形成油膜,減少磨損。但是一旦外部潤滑條件不良時,嚙合齒面間的油膜便會消失,使得兩齒輪的金屬表面直接接觸,從而發生相互粘結,當兩齒面繼續相對運動時,較硬的齒面將較軟的齒面上的部分材料沿滑動方向撕下形成溝紋,長時間下去,會造成齒輪的齒根斷裂,造成重大影響。
另外,齒輪是通過鍵安裝在軸上的,在汽車的運行過程中,軸會隨著路面不平整發生震動,這樣軸上的齒輪也會發生震動,這種齒輪震動嚴重會導致齒輪之間的嚙合關系解除。
因此亟需一種汽車齒輪,在外部潤滑調節不良時,可利用自身攜帶的潤滑油潤滑,保持齒面間的油膜,避免齒輪磨損,延長汽車齒輪的使用壽命,同時能減緩齒輪的震動,使齒輪工作可靠。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減震潤滑型汽車齒輪,該汽車齒輪在外部潤滑調節不良時,可利用自身攜帶的潤滑油潤滑,保持齒面間的油膜,避免齒輪磨損,延長汽車齒輪的使用壽命,同時能減緩齒輪的震動,使齒輪工作可靠。
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減震潤滑型汽車齒輪,包括:齒輪本體、輪齒、齒槽、齒輪潤滑件和兩減震件,輪齒和齒槽設置齒輪本體上,齒輪潤滑件設置在齒輪本體內,兩減震件分別設置在齒輪本體的兩端面上;其中齒輪潤滑件包括至少一個注油孔、一油槽和多個出油通道,注油孔設置在齒輪本體的一端面上,油槽和出油通道連通且處于齒輪本體內部,通過注油孔注油進入油槽;每個減震件包括減震槽和減震元件,減震槽設置在齒輪本體的端面上,減震元件設置在減震槽內。
優選地,每個出油通道進一步包括一齒槽出油通道和一輪齒出油通道,齒槽出油通道設置在齒槽內,輪齒出油通道設置在輪齒內,通過齒槽出油通道和輪齒出油通道潤滑齒輪自身和相嚙合齒輪。
更優選地,出油通道的數量不大于與汽車齒輪中輪齒的數量。
更優選地,齒槽出油通道的數量與齒槽數量一致。
更優選地,輪齒出油通道的數量與輪齒數量一致。
優選地,每個注油孔上設有活動蓋,防止油槽內的潤滑油溢出。
更有選地,齒輪潤滑件包括四個注油孔,四個注油孔圍繞齒輪本體的中心呈90度分布在齒輪本體的端面上,通過四個注油孔給油槽同時注油,提高效率。
優選地,每個減震槽呈環形,與齒輪本體同軸心。
優選地,減震元件為導熱橡膠。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提供一種減震潤滑型汽車齒輪,該汽車齒輪在齒輪本體內設齒輪潤滑件和減震件,在外部潤滑調節不良時,可利用自身攜帶的潤滑油潤滑,保持齒面間的油膜,避免齒輪磨損,延長汽車齒輪的使用壽命,且在齒輪安裝的軸受震動時,通過減震件抵消一定的震動,減少整個齒輪隨軸震動的幅度,防止齒輪與其他齒輪脫離嚙合關系,保證齒輪工作的可靠性,因此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采用提供的減震潤滑型汽車齒輪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采用提供的減震潤滑型汽車齒輪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方式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完整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市綦江區余揚汽配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市綦江區余揚汽配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65075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