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轉爐冶煉裝置的底吹布局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635479.1 | 申請日: | 2014-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1179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區鐵;魏偉;朱萬軍;帥國勇;曹同友;楊成威;孫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C5/48 | 分類號: | C21C5/48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鎮西 |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轉爐 冶煉 裝置 布局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轉爐冶煉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轉爐冶煉裝置的底吹布局結構。
背景技術
冶金行業轉爐煉鋼爐役周期長,生產過程容易出現熔池攪拌不足、渣料熔化慢、石灰等物料消耗大、渣-鋼反應不平衡等等問題,不但影響生產效率、成本和工藝穩定性,也妨礙品種質量升級。在鋼廠現有操作條件下,如何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提高生產的效率與質量,已成為轉爐底吹技術進步的一個限制性環節。
申請號為201220247413.6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頂底復合吹煉轉爐底吹透氣磚的結構布局,其特點是爐底采用三塊非對稱布局的透氣磚,透氣磚設置在熔池爐底直徑0.45倍的同心圓周上,可以形成熔池整體循環來改善混勻時間和冶金效果。但對中型及以上的頂底吹轉爐而言,小型轉爐的底吹布局結構并不一定適應大熔池所需的均勻攪拌及化渣冶煉。
目前,煉鋼廠使用80噸頂底吹轉爐時,采用了圖1所示的底吹布局結構。該熔池爐底設置四塊供氣元件,每塊供氣元件位于爐底直徑0.6倍圓周與出鋼側中線分別成30度夾角線的相交處。這種底吹供氣元件布局結構便于維護、使用壽命比較長。
但在冶煉應用中還存在以下問題:轉爐冶煉過程加入的造渣料熔化不足,熔池攪拌不均勻,添加渣劑落點區攪拌弱,石灰、氧氣用量消耗大,出鋼前過程爐渣和耐火材料污染鋼水。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為用于轉爐冶煉裝置的底吹布局結構,該裝置布局為熔池提供均勻有效的攪拌,改善冶煉過程化渣供氧效率、提高轉爐鋼水清潔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一種用于轉爐冶煉裝置的底吹布局結構,包括熔池爐底,所述熔池爐底布置有六塊供氣元件,且六個供氣元件以出鋼側的中心線對稱分布,其中,兩個供氣元件設置在直徑為0.42D同心圓周與耳軸線的相交處,這兩個供氣元件對加入熔池的造渣原料聚集區和弱攪拌區提供底吹氣體攪拌;每塊供氣元件流量和壓力獨立可調,可以自行判斷底吹供氣元件是否堵塞,根據冶煉工藝來停止或保持氣體噴吹,底吹惰性氣體流量可調幅度為0~0.20Nm3/min·t。另外,四個供氣元件設置在直徑為0.6D同心圓周上,且每個供氣元件與出鋼側的中心線成α角。這四個供氣元件對熔池火點區與爐壁之間的熔融金屬及覆蓋其上的爐渣形成底吹攪拌。
進一步地,所述α角=30°,這種30°的夾角底吹供氣元件布局結構便于維護、使用壽命比較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對熔池火點區與爐壁之間熔融金屬及覆蓋渣形成底攪拌的同時,并為落入熔池內的造渣原料聚集區和弱攪拌區提供底吹氣體攪拌,推動未熔渣料向火點方向移動化渣,提高供氧造渣效率,促進渣-鋼反應。
2)本實用新型可以動態調整熔體流態,加速水平流動及渣鋼界面更新、形成三維大環流來改善混合死區,克服終點渣鋼卷混、耐火材料侵蝕、促進鋼中外來夾雜物的分離去除。
3)本實用新型轉爐冶煉試驗表明,方案改進前后噸鋼平均消耗:石灰減少5.4Kg、氧氣減少195Nm3,鋼中氧化物夾雜總量降低40%,適用于頂底吹轉爐、特別是80~90噸的轉爐冶煉裝置。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頂底吹轉爐底吹元件布局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用于轉爐冶煉裝置的底吹布局結構;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使用3塊轉爐底吹元件的布局結構圖;
圖中,供氣元件1;直徑為D的熔池爐底2,其中,D為熔池爐底直徑;直徑為0.6D的同心圓周3;直徑為0.42D的同心圓周4;耳軸線5、出鋼側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以便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
實施例1
如圖2所述一種用于轉爐冶煉裝置的底吹布局結構,包括熔池爐底2,熔池爐底2布置有六塊供氣元件1,且六個供氣元件1以出鋼側6的中心線對稱分布,其中,兩個供氣元件1設置在直徑為0.42D同心圓周4與耳軸線5的相交處,這兩個供氣元件1對加入熔池的造渣原料聚集區和弱攪拌區提供底吹氣體攪拌;每塊供氣元件流量和壓力獨立可調,可以自行判斷底吹供氣元件是否堵塞,根據冶煉工藝來停止或保持氣體噴吹,底吹惰性氣體流量可調幅度為0~0.20Nm3/min·t。另外,四個供氣元件1設置在直徑為0.6D同心圓周3上,且每個供氣元件1與出鋼側6的中心線成30°的夾角,其中,這四個供氣元件1對熔池火點區與爐壁之間的熔融金屬及覆蓋其上的爐渣形成底吹攪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未經武漢鋼鐵(集團)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63547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