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防乘客下潛的車身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634228.1 | 申請日: | 2014-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844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阿爾特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20 | 分類號: | B62D25/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乘客 下潛 車身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零配件的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夠有效提高碰撞安全的防乘客下潛的車身支架。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汽車的后座椅為泡沫加骨架結構,不能夠有效支撐后排乘員道路方向的移動。當汽車發生正面碰撞事故時,由于慣性,乘客會沿道路方向向車前方竄動,從而有滑出安全帶的風險,給乘客的頸部和胸部帶來更大的傷害。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乘客下潛的車身支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防乘客下潛的車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身支架至少由兩個橫截面呈V字形的支架單元焊接而成,并且所述支架單元由弧形的頂板,以及對稱地設置在所述頂板兩側的第一傾斜側壁和第二傾斜側壁組成;而所述第一傾斜側壁和第二傾斜側壁的底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有水平翻邊,而所述第一傾斜側壁和第二傾斜側壁上還形成有工藝孔槽。
其中,所述水平翻邊上交替地形成有凹槽和凸起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乘客下潛的車身支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車身支架能夠減少在汽車發生正面碰撞事故時由于座椅支撐原因而造成的后排乘客下潛帶來的乘客傷害。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所述的防乘客下潛的車身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防乘客下潛的車身支架安裝后的效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乘客下潛的車身支架做進一步的闡述,以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防乘客下潛的車身支架,由兩個橫截面呈V字形的支架單元10焊接而成,當然根據實際需要,所述支架單元10可以為多個。并且所述支架單元10由弧形的頂板11,以及對稱地設置在所述頂板兩側的第一傾斜側壁12和第二傾斜側壁13組成;而所述第一傾斜側壁12和第二傾斜側壁13的底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有水平翻邊15,而所述第一傾斜側壁和第二傾斜側壁上還形成有工藝孔槽14,而所述水平翻邊15上交替地形成有凹槽17和凸起結構16。本實施例通過在乘客下潛路徑上增加V字型支架,可以有效的防止正面碰撞過程中的乘客下潛運動,從而避免了由于乘客下潛帶來的安全帶失效,頸部和胸部傷害值過大等安全問題;而且V字型的結構,制造工藝簡單,成本增加很少,但對后排乘客的安全性能提升明顯,性價比高。
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具體實施例只是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阿爾特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阿爾特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63422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