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血管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615079.4 | 申請日: | 2014-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70152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25 |
| 發明(設計)人: | 盛衛文;張瑞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百心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L31/10 | 分類號: | A61L31/10;A61L31/06;A61F2/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許靜;黃燦 |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血管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學器械設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血管支架。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可降解支架的發展主要是兩個方向,一是生物可降解金屬支架,但由于會對人體引起較大炎癥反應,或降解速度太快,故這種支架用于人體有較大的技術問題需解決;二是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支架;但現階段聚合物支架的徑向支撐力的持續時間較短,一般超過半年后,聚合物支架的機械強度就會下降甚至喪失,導致植入區域發生較高的官腔丟失率或更嚴重的血管再狹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血管支架,解決了現有支架在體內降解速度太快,有效支撐時間較短的問題。
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血管支架,包括:支架基底層,用于在徑向上支撐血管,支架基底層為鏤空管狀結構;第一涂層,包覆于支架基底層外部;以及,第二涂層,包覆于第一涂層外部;其中,第一涂層的材料的分子量大于支架基底層的材料的分子量;第二涂層的材料的分子量大于第一涂層的材料的分子量。
可選地,支架基底層的厚度為50微米至80微米。
可選地,第一涂層和第二涂層的厚度為0.5微米至20微米。
可選第,該血管支架還包括至少一層第三涂層,第三涂層套設在第二涂層外部,且第三涂層的材料的分子量大于第二涂層的材料的分子量。
可選地,支架基底層的材質為聚乳酸原料。
可選地,聚乳酸原料的分子量為25萬至35萬。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一種血管支架,通過超聲噴涂的方式在支架基底層外部逐層噴涂分子量越來越大第一涂層、第二涂層,由于分子量越高,聚合物的降解周期越長,因此使得該血管支架能夠持續提供足夠強的徑向支撐力,使得血管支架在血管狹窄區域的有效支撐時間增長。
附圖說明
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的血管支架的結構的剖視圖;
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聚合物降解曲線圖。
其中圖中:1、支架基底層,2、第一涂層,3、第二涂層,4、第三涂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實用新型,并且能夠將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血管支架,包括:用于在徑向上支撐血管的支架基底層1,包覆于支架基底層1外部的第一涂層2,以及包覆于第一涂層2的第二涂層3,其中,支架基底層1為鏤空管狀結構,為該血管支架提供支撐基底;
如圖2所示,分子量為10萬左右的聚合物的機械性能喪失的時間不到4個月,分子量為15萬左右的聚合物的機械性能可持續6個月左右,分子量為20萬的達到8個月以上,分子量為25萬的可持續10個月左右,而分子量為30萬、35萬或40萬左右的聚合物的機械性能可持續12個月左右,由此可見聚合物的分子量越大機械性能保持的時間越長;
為增強血管支架的徑向支撐力以及增加血管支架的降解周期,如圖1所示,第一涂層2的材料的分子量大于支架基底層1的材料的分子量;第二涂層3的材料的分子量大于第一涂層2的材料的分子量;由于聚合物的分子量越大,降解周期越長,利用從內到外逐層分子量越來越大的支架基底層1、第一涂層2和第二涂層3的支架結構,使得本實用新型的血管支架的降解周期增長,從而使得血管支架的徑向支撐力的持續時間增長,這樣就能夠在血管內持續支撐,降低了植入區域官腔丟失率,以及有效地避免了血管再狹窄的問題。
可選地,現有技術中,血管支架的支架基底層的厚度為150微米至200微米之間,如圖1所示,由于本實用新型的血管支架增加了第一涂層2和第二涂層3,為避免血管支架的整體厚度增加,本實施例中將支架基底層1的厚度限制在50微米至80微米之間,第一涂層2和第二涂層3的厚度限制在0.5微米至20微米之間,為保證血管中的血液可順暢的流通,血管支架的整體厚度越薄越好,但為了保證支撐時間,優選的第一涂層2和第二涂層3的厚度為10微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百心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百心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61507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