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偏動式支撐梁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613113.4 | 申請日: | 2014-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9846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14 |
| 發明(設計)人: | 胡建明;吳爭雷;鄭偉;彭燕;陳云奎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省建筑機械化工程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5/00 | 分類號: | E04G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郭受剛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偏動式 支撐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平臺領域,尤其是涉及支撐施工平臺的偏動式支撐梁結構。
背景技術
在建筑施工領域中,為方便操作及解決高處作業,需搭建施工平臺進行施工作業。傳統的施工平臺多是采用鋼管、夾具、連接扣件及其他部件搭設而成,其存在的缺點如下:1)施工作業效率低。因鋼管規格多,使用材料多,所以在裝卸時都需花費較長時間,從而影響建筑結構主體的施工進度;2)安全性能低。人工組裝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易出現架體結構不符安全標準的現象,存在諸多安全隱患;3)操作性能低。為保證架體的高度,需將鋼管組裝成錯綜復雜的橫桿與縱桿結構,受空間限制,不便于現場施工操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施工平臺支撐架的不足,提供一種制作簡單、性能穩定、通用性好的偏動式支撐梁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偏動式支撐梁結構,包括支撐梁、支撐腿及彈性扭轉件,所述支撐梁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連接座,所述支撐腿的數量為兩根,兩根支撐腿分別可轉動的鉸接在支撐梁兩端的連接座上,每根支撐腿與其鉸接的連接座之間均設有橫向設置的彈性扭轉件,彈性扭轉件兩端分別固連在支撐腿和連接座上,每根支撐腿的正上方均設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連于支撐梁上。本實用新型的零位狀態是支撐梁與支撐腿基本處于同一水平位置。將操作平臺架在兩個所述的結構上,再通過欄桿搭建護欄,即可快速搭建起一個施工平臺。應用時,將支撐腿卡在混凝土的預留洞里即可實現支撐功能。隨著建筑物層數的增加,只需將支撐梁向上提起,因支撐腿與連接座為鉸接連接,對支撐梁施加向上的作用力,支撐腿可相對支撐梁向下轉動脫離預留洞。由于失去支撐著力點,該結構帶動整個施工平臺向上移動。當該結構移動至上層預留洞處,由于彈性扭轉件的設置,該結構可自動復位至零位狀態。當在施工平臺上作業時,由于限位板的設置,可防止支撐腿相對支撐梁向上轉動,使該結構始終保持零位狀態。?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腿與所述連接座間通過鉸接圓柱銷進行鉸接,所述彈性扭轉件套裝于鉸接圓柱銷上。如此,支撐腿繞著彈性扭轉件中心相對連接座轉動,更有利于彈性扭轉件產生足夠大的旋轉力將支撐腿拉回零位狀態。
為減輕該結構對混凝土的摩擦與損傷,便于其向上移動,進一步地,所述支撐腿的端頭設有滑輪。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梁包括第一支撐梁、第二支撐梁及第三支撐梁,所述第二支撐梁與第一支撐梁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梁設有可容納第二支撐梁的腔架,所述第二支撐梁的一端置入腔架內,第一支撐梁的自由端與第三支撐梁的自由端分別構成支撐梁的兩端。如此,可通過第二支撐梁與腔架的置入配合調節支撐梁的長短以適用于不同尺寸的施工工地。
為提高伸縮后支撐梁的穩定性,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撐梁下端設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腔架上設有第二固定孔,第二支撐梁通過穿過第二固定孔和第一固定孔的定位銷固連于腔架內。
與現有施工平臺支撐架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部件統一整合,應用時只需兩個所述結構即可實現穩定的支撐功能,不僅安裝方便且安全性能高。
2)本實用新型通過鉸接及扭轉彈性件的設置,應用時無需反復拆裝施工平臺,亦可滿足不同層數及高度的施工要求,不僅省時省力且提高了施工作業效率。
3)通過第二支撐梁與腔架的置入配合可調節支撐梁的長短,使其適用于不同尺寸的施工工地,不僅性能穩定且通用性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偏動式支撐梁結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偏動式支撐梁結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3為圖2所示沿A-A方向的剖視圖;
圖4為圖2所示B部的局部放大圖。
附圖中附圖標記所對應的名稱為:1、支撐梁,11、第一支撐梁,111、外凸固定塊,112、第一外凸夾塊,12、第二支撐梁,13、第三支撐梁,131、腔架,132、第二外凸夾塊,2、支撐腿,21、滑輪,3、彈性扭轉件,4、連接座,5、限位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省建筑機械化工程公司,未經四川省建筑機械化工程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61311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