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壓力棒表面帶有皮輥的壓力棒隔距塊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602045.1 | 申請日: | 2014-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25605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8 |
| 發明(設計)人: | 劉新金;李思穎;蘇旭中;張洪;朱預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1H5/70 | 分類號: | D01H5/7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122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壓力 表面 帶有 皮輥 隔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紡紗新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涉及到一種壓力棒表面帶有皮輥的壓力棒隔距塊。
背景技術
細紗隔距塊是保證膠圈大小的關鍵部件,其關系到主牽伸區中部摩擦力界的強度,隔距塊大小即鉗口隔距是細紗工序的一個主要工藝參數。鉗口隔距與紡紗支數有關,一般來說,所紡紗線越粗,隔距塊則大,所紡紗線越細,隔距塊則小。壓力棒隔距塊是當須條進入牽伸區時,即在膠圈鉗口至前羅拉間的須條接觸,在浮游區內增加了附加摩擦力界,使牽伸區內纖維的摩擦力界分布顯著增強,加強對纖維的運動控制,使纖維的變速點能夠集中穩定的靠近前鉗口,減少纖維位移量的變化,從而改善成紗條干。
目前使用的壓力棒隔距塊采用隔距塊與壓力棒一體化連接,壓力棒為表面光滑的圓柱形結構,使得其對經過表面的纖維的摩擦控制作用較弱。針對此,本專利給出一種壓力棒表面帶有皮輥的壓力棒隔距塊,其通過在壓力棒的表面通過軸承結構連接皮輥,使得壓力棒與通過其表面的纖維之間產生摩擦力,從而增加對表面纖維的控制作用,提供牽伸過程中更加穩定的摩擦力界分布,改善成紗質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給出一種壓力棒表面帶有皮輥的壓力棒隔距塊,從而增加對表面纖維的控制作用,提供牽伸過程中更加穩定的摩擦力界分布,改善成紗質量。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壓力棒表面帶有皮輥的壓力棒隔距塊,包括壓力棒和隔距塊,所述壓力棒與隔距塊一體化連接,在所述隔距塊的上方開有圓弧形嵌入孔,所述壓力棒為中空結構,在所述壓力棒伸出隔距塊的左邊部分的右端加裝有軸承,在所述軸承上加裝有皮輥,所述皮輥右端與軸承相連,所述皮輥左端與壓力棒伸出隔距塊的左邊部分的左端封閉相連,在所述壓力棒伸出隔距塊的右邊部分的左端加裝有軸承,在所述軸承上加裝有皮輥,所述皮輥左端與軸承相連,所述皮輥右端與壓力棒伸出隔距塊的右邊部分的右端封閉相連。
使用時,首先壓力棒隔距塊通過隔距塊的上方的圓弧形嵌入孔與上銷相連,紡紗過程中,經過牽伸作用的須條經過壓力棒表面的皮輥,皮輥在纖維運動力作用下沿軸承轉動,使得壓力棒與通過其表面的纖維之間產生摩擦力,從而增加對表面纖維的控制作用,提供牽伸過程中更加穩定的摩擦力界分布,改善成紗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隔距壓力棒表面帶有皮輥的壓力棒隔距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壓力棒表面皮輥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壓力棒表面帶有皮輥的壓力棒隔距塊,包括壓力棒2和隔距塊1,其中壓力棒2與隔距塊1一體化連接,在隔距塊1的上方開有圓弧形嵌入孔3,壓力棒2為中空結構,在壓力棒2伸出隔距塊1的左邊部分的右端加裝有軸承5,在軸承上加裝有皮輥4,皮輥4右端與軸承1相連,皮輥4左端與壓力棒2伸出隔距塊的左邊部分的左端封閉相連,在壓力棒2伸出隔距塊的右邊部分的左端加裝有軸承5,在軸承5上加裝有皮輥4,皮輥4左端與軸承5相連,皮輥4右端與壓力棒2伸出隔距塊的右邊部分的右端封閉相連。
使用時,首先壓力棒隔距塊通過隔距塊1的上方的圓弧形嵌入孔3與上銷相連,紡紗過程中,經過牽伸作用的須條經過壓力棒2表面的皮輥4,皮輥4在纖維運動力作用下沿軸承5轉動,使得壓力棒2與通過其表面的纖維之間產生摩擦力,從而增加對表面纖維的控制作用,提供牽伸過程中更加穩定的摩擦力界分布,改善成紗質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60204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可實現均勻油霧潤滑的鋼領
- 下一篇:一種并條機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