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于衛星授時的無線通信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97613.3 | 申請日: | 2014-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6935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31 |
| 發明(設計)人: | 符劍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微址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56/00 | 分類號: | H04W56/00;G04R2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名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8 | 代理人: | 陳朝陽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衛星 授時 無線通信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基于衛星授時的無線通信裝置。
背景技術
無線通信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1864年麥克斯韋從理論上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1876年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1900年馬可尼等人利用電磁波進行遠距離無線電通信取得了成功,從此世界進入了無線電通信的新時代。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與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并稱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GPS系統均可提供連續導航定位與授時服務。衛星授時成功后可提供秒脈沖信號(1PPS/1PPM)輸出,此格式時間信號每秒或每分輸出一個脈沖,該輸出脈沖精度高,授時精度可達30nS。
隨之移動電話的發展,蜂窩網無線通信已經歷了GSM、3G、4G技術的演變,成為智能手機的主要通信方式。蜂窩網依賴于事先架設好的基站,終端之間并不直接通信,而是依賴于基站的轉發,終端在移動過程中會漫游切換,同一個基站下面的終端會共享基站的帶寬資源。終端需要先搜索基站信號并與基站同步后,獲取基站信令及時序信息才能進入信息通信狀態。目前智能手機依賴于基站信號的覆蓋或WIFI接入熱點,在戶外沒有基站信號覆蓋和WIFI接入熱點的區域不能實現互聯互通。WIFI信號一般工作在2.4GHz頻率或5.8GHz頻率,由于工作頻率高、信號傳輸的繞射能力差、空間損耗大,WIFI覆蓋一般為短距離覆蓋,覆蓋半徑一般不超過200米。
還有一些無線通信技術不依賴于基站架設,包括無線數傳電臺、對講機等,這些通信技術可實現終端之間的直接通信。無線數傳電臺是指借助DSP技術和無線電技術實現的高性能專業數據傳輸電臺。數傳電臺的使用從最早的按鍵電碼、電報、模擬電臺加無線MODEM,發展到目前的數字電臺和DSP、軟件無線電;傳輸信號也從代碼、低速數據(300~19.2kbps)到高速數據(64Kbps~20Mbps),可以傳輸包括遙控遙測數據、動態圖像等業務。無線數傳電臺所使用的調制方式主要包括FSK、MSK、GMSK、PSK、ASK、單載波、正交頻分復用(OFDM)等,無線數傳電臺所使用的編碼方式主要包括卷積碼、Reed-solomon(RS)碼、低密度校驗(LDPC)碼、Turbo碼等。無線數傳電臺一般工作在1GHz以下,包括150MHz、230MHz、433MHz等頻段,由于工作頻率低、信號傳輸的繞射能力好、空間損耗小,無線數傳電臺可支持遠距離傳輸,覆蓋半徑可達幾公里到幾十公里。
無線數傳電臺一般采用分時復用的方式來共享資源,在任意時刻,通信網絡里的某一個節點處于發射狀態,其它節點處于接收狀態,完成發射節點到接收節點間的信息傳輸,如果同時有兩個或多個節點處于發射狀態,則會導致相互干擾,不能完成正確的通信。當通信網絡內有主控節點時,可以通過主控節點來控制所有其它受控節點的發射與接收,從而避免競爭產生的干擾和錯誤;受控節點需要先搜索主控節點并與主控節點同步后,獲取主控節點信令及時序信息才能進入信息通信狀態。當通信網絡內沒有主控節點時,如果出現競爭導致信息傳輸錯誤,只能通過錯誤重傳等方式來解決,這樣會導致有效帶寬下降,如果通信網絡內節點數量較多,則競爭沖突的概率會增大,導致系統帶寬的顯著下降。
實用新型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微址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微址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9761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發熱體及設有該發熱體的揮發器
- 下一篇:一種防高溫耐火型光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