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紡織材料拉伸破壞測試中聲學信號采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96325.6 | 申請日: | 2014-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2889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8 |
| 發明(設計)人: | 薛亞靜;林蘭天;高琮;張福樂;辛斌杰;劉曉霞;劉書華;蔣瑾;王瑾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08 | 分類號: | G01N3/08;G01H11/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何葆芳 |
| 地址: | 20162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紡織 材料 拉伸 破壞 測試 聲學 信號 采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涉及一種用于紡織材料拉伸破壞測試中聲學信號采集裝置,屬于紡織材料測試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紡織材料的拉伸性能是衡量其物理機械性能的重要指標。現有的紡織材料拉伸試驗機僅是從紡織試樣拉伸斷裂過程的應力—應變曲線中獲取斷裂強力、斷裂伸長等基本力學指標,對過程中不同破壞模式所呈現的各種物理數據無從得知,從而無法識別紡織材料的破壞模式,更無法依此推測該紡織材料可能潛在的力學性能,導致制造工藝的優化手段單一,缺少相關制造工藝優化調整的理論依據。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紡織材料拉伸破壞測試中聲學信號采集裝置,通過聲發射技術對紡織材料整個拉伸斷裂過程進行實時聲學信號采集,為了解紡織材料在加載時呈現出的微觀物理特性及紡織材料極限強力的確定及其制造工藝的優化提供理論依據。
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紡織材料拉伸破壞測試中聲學信號采集裝置,包括:聲發射傳感器、上承壓墊片、下承壓墊片、穿心軸和軸套,所述的聲發射傳感器設置在上承壓墊片與下承壓墊片之間,且上承壓墊片、聲發射傳感器和下承壓墊片均套設在穿心軸上,在上承壓墊片頂部的穿心軸上還設有預緊螺帽;固定有預緊螺帽、上承壓墊片、聲發射傳感器和下承壓墊片的穿心軸坐落在軸套內。
作為優選方案,在軸套的上部設有用于與萬能拉伸試驗機固定連接的銷釘孔A,在軸套的下部設有出線孔。
作為優選方案,在穿出軸套的穿心軸上設有用于與萬能拉伸試驗機固定連接的銷釘孔B。
作為進一步優選方案,所述銷釘孔A與銷釘孔B設在同一軸線上。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聲發射傳感器與萬能拉伸試驗機的力傳感器串聯連接。
作為進一步優選方案,所述的聲發射傳感器同時與信號放大器串聯連接,所述的信號放大器與數據采集卡串聯連接。
作為進一步優選方案,所述的聲發射傳感器選用PVDF壓電薄膜傳感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將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采集裝置用于紡織材料拉伸破壞測試中,可準確識別和獲知各個破壞模式下的破壞源包括頻率、強度、發生時間以及持續時間在內的聲學特征量,切實了解紡織材料在加載時呈現出的微觀物理特性,可為深入研究紡織材料拉伸斷裂機理、確定紡織材料極限強力及優化其制造工藝提供理論依據,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紡織材料拉伸破壞測試中聲學信號采集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紡織材料拉伸破壞測試中聲學信號采集裝置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聲學信號采集裝置用于紡織材料拉伸破壞測試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聲發射傳感器;2、上承壓墊片;3、下承壓墊片;4、穿心軸;5、軸套;6、預緊螺帽;7、銷釘孔A;8、出線孔;9、銷釘孔B;10、萬能拉伸試驗機;11、力傳感器;12、試驗機夾頭;13、測試紡織材料試樣;14、信號放大器;15、數據采集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紡織材料拉伸破壞測試中聲學信號采集裝置,包括:聲發射傳感器1、上承壓墊片2、下承壓墊片3、穿心軸4和軸套5,所述的聲發射傳感器1設置在上承壓墊片2與下承壓墊片3之間,且上承壓墊片2、聲發射傳感器1和下承壓墊片3均套設在穿心軸4上,在上承壓墊片2頂部的穿心軸4上還設有預緊螺帽6;固定有預緊螺帽6、上承壓墊片2、聲發射傳感器1和下承壓墊片3的穿心軸4坐落在軸套5內。在軸套5的上部設有用于與萬能拉伸試驗機固定連接的銷釘孔A?7,在軸套5的下部設有出線孔8。在穿出軸套5的穿心軸4上設有用于與萬能拉伸試驗機固定連接的銷釘孔B?9。所述銷釘孔A?7與銷釘孔B?9設在同一軸線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未經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9632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