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新型手持式微量微生物移液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94301.7 | 申請日: | 2014-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934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14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建芳;康樂;張愛榮;李向平;周建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建芳 |
| 主分類號: | B01L3/02 | 分類號: | B01L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63000 河南省駐馬***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手持 式微 微生物 移液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手持式微生物移液器,用于理化,微生物分析人員移取微量的各種試劑及樣本。
背景技術
移液器是一種新型的超簡便實驗用器皿。當前,無論是在化工,微生物制劑還是生物實驗室,以及在醫用檢測實驗中,都離不開移液器。傳統的微量微生物移液器,由吸管和與之分體的洗耳球組成,操作時,將洗耳球直接安裝至微量吸管上,一手握緊洗耳球,一手持微量吸管,然后一手擠壓洗耳球,待擠壓的洗耳球排出其中的空氣時,產生的負壓將液體通過微量吸管吸入,待液面高于所需的液體高度時,迅速移除洗耳球,手指立即按住微量吸管的吸氣口,然后緩緩放開手指,液面開始下降,待液面剛好在所需的刻度時,讀取微量吸管凹面的最低處即是所需要的刻度量,根據需要取出的液體量控制手指放開的時間,達到移取定量試劑的目的。由于洗耳球排出的氣體隨著人手力量的大小,會造成力量大時會造成負壓過大,由于微量吸管的刻度有限,所以一旦力量過大時,吸入的液體會隨著微量吸管吸入到洗耳球內;用手掌握微量吸管時,手指和微量吸管的管口必須嚴密,否則吸入的液體由于重力的作用而無法到達所需要的刻度,無法吸取準確的量,往往需要反復多次,給操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另外,接觸的液體往往是易污染或者有毒的,所以必須戴手套操作,而手套和微量吸管開口處無法接觸嚴密,所以同樣會造成接觸不嚴而無法準確吸量。國外的移液搶,操作方便,但是價格昂貴,此外,活塞式移液器,移液閥式移液器,氣囊式移液器等,由于結構復雜,不易操作,操作不便,成本較高,容易損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手持式微量微生物移液器,克服現有技術中,操作復雜,容易造成試劑,藥品等的二次污染,以及移液量度不準確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手持式微量微生物移液器,包括微量吸管,橡膠管,擠捏部。所述微量吸管上緣設有第一連接部,橡膠管兩端分別設有第二連接部,第三連接部,擠捏部上設有第四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連接,所述第二連接部與第四連接部連接。
所述第一連接部插入第二連接部內部,所述第四連接部插入第三連接部內部。
所述第一連接部的直徑等于或小于第二連接部直徑,第四連接部的直徑等于或小于第三連接部直徑。
所述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利用第二連接部的橡膠的收縮性達到密封配合連接,所述第三連接與第四連接部,利用第三連接部的橡膠的收縮性達到密封配合連接。
所述微量吸管為有機玻璃材質,刻度范圍為0-200mm,最小刻度單位為0.2mm或0.5mm,微量吸管包括取液部,所述取液部為錐形。
所述橡膠管為醫用橡膠材質??商鎿Q為醫用止血帶。長度為50-200mm。
所述擠捏部為醫用橡膠材質的橡膠乳頭,可以替換為密封彈性橡膠管。
所述第四連接與第三連接部連接時,也可用橡膠圈緊固所述密封彈性橡膠管,提高連接的密封性。
當使用所述移液器時:帶有刻度的移液器的取液部插入所需要量取的液體中,單手握持微量吸管以及擠捏部,手指按壓擠捏部,排除管內空氣,然后放開擠捏部,利用擠捏部的彈性恢復原狀,同時吸取所需液體。輕捏擠捏部,使微量吸管內部的液體的下液面到達起始刻度,繼續按壓擠捏部,根據所要移出的液體體積,使微量吸管內的液體下液面達到終止刻度。
可以實現單手操作,收放更加自如、簡便,所述新型手持式移液器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便于加工、易于推廣使,是一種方便、有效、實用、安全的新型手持式微量微生物移液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裝置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裝置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帶有刻度的微量吸管,2.橡膠管,3.橡膠乳頭,4.取液部,5.第二連接部,6.第一連接部,7.第三連接部,8.第四連接部,9.密封彈性橡膠管,10.橡膠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建芳,未經王建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9430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