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廢粘膠稀釋液預分離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94082.2 | 申請日: | 2014-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4689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8 |
| 發明(設計)人: | 熊惠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龍達(江西)差別化化學纖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1/26 | 分類號: | B01D21/26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 地址: | 332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粘膠 稀釋液 分離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廢粘膠稀釋液預分離裝置,特別是一種用于粘膠行業粘膠生產過程中廢粘膠回收系統中的預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廢粘膠是指粘膠在廢膠濾機過濾時,反沖洗濾機濾渣生成的那部分粘膠,其中既含有很多可用粘膠、堿液,也含有大量無用的雜質粒子,盡可能的去除這些雜質粒子,回收其中的有用部分,既能減少其排放,使其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又能節約生產成本,效益顯著。
目前很多工廠都配置了相應的廢粘膠回收系統,但是回收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廢粘膠稀釋液中的大量細小的硬質雜質粒子,用普通篩網式過濾器很難攔截,容易造成后續碟式離心機轉鼓活塞因密封面損傷而泄漏、分離效果差、故障率高。繼而影響整個回收系統的工作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廢粘膠稀釋液預分離裝置,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高效率的顯著特點,用于回收系統中碟式離心機之前,可大大降低碟式分離機故障率,確保廢粘膠回收系統穩定運行。
實現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術方案,包括預分離器,所述預分離器設有四臺,每兩臺串聯連接后再并聯連接,并聯端輸入口連接離心泵,并聯端輸出口連接高位槽,高位槽輸出端連接碟式分離機;所述預分離器底部設有自控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可有效去除廢粘膠稀釋液中90%以上的細小的硬質雜質粒子,從而大大降低了廢粘膠回收系統中碟式分離機的故障率,提高了回收系統的工作效率,給企業創造效益;
???2)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給生活和工作創造一個優良的環境,同時大大降低了企業污水處理達標成本;
????3)該裝置實現了連續化的自動控制,大大節約了用工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圖1為本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裝置中預分離器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裝置包括預分離器2,如圖1所示,所述預分離器2設有四臺,每兩臺串聯連接后再并聯連接,并聯端輸入口連接離心泵1,并聯端輸出口連接高位槽4,高位槽4輸出端連接碟式分離機;所述預分離器2底部設有自控閥3。
????所述預分離器2包括出液口5、進液口6、渦流區7、沉渣區8、儲渣區9、排渣口10,渦流區7為園柱形筒體,進液口6沿渦流區7園柱形筒體切線方向布置,出液口5設置在渦流區7園柱形筒體上端,渦流區7園柱形筒體下端連接錐形筒體沉渣區8,錐形筒體沉渣區8下端經儲渣區9連接排渣口10,如圖2、圖3所示。
所述沉渣區8錐形筒體的錐角為11°。
實施例
本裝置包括離心泵,所述離心泵輸送生產所需處理量的廢粘膠稀釋液,使其在一定壓力(約0.4MPa)下,通過四臺兩兩串聯后再進行并聯形成的預分離器組進行處理后,進入高位槽進行儲存,自流送至碟式分離機進行下一步處理。每個預分離器底部配有一個自動閥。
如圖1所示,廢粘膠稀釋液在離心泵1的作用下,以一定壓力(約0.4MPa),送入兩組兩兩串聯的預分離器2進行處理后,細小的硬質雜質粒子經預分離器2底部的自控閥3按時間設定自動排出進入地溝,處理后的凈液進入高位槽4進行儲存,自流送至碟式分離機進行下一步處理。
如圖2、圖3所示,預分離器2包括出液口5,進液口6,渦流區7,沉渣區8,儲渣區9,排渣口10,其中每部分的形狀、大小、結構都經過測算和實驗,均為適應廢粘膠稀釋液高效分離硬質雜質粒子設計。
1.頂部渦流區圓柱體內徑、長度的設計
從理論上說,渦旋半徑越小,離心力越大,除渣效果越好,但設計過小容易導致排渣口堵塞,影響生產,在確定所需處理量后,選用其一半處理量來進行內徑設計,再用兩組并聯使用比較合理。
液體進入預分離器后,必須確保其初始液流擁有足夠的形成穩定渦流的時間,所以需設計足夠長度的圓柱體,另外圓柱體長度與出液管伸入分離器的位置必須相諧調,既不干擾升流凈液,同時也防止進液流短路與凈液一同迅速排出。通過測定不同出液管伸入長度下的出液凈化率,選取凈化效率最高的值。
2.沉渣區錐體長度、錐角的設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龍達(江西)差別化化學纖維有限公司,未經龍達(江西)差別化化學纖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9408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