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橈動脈壓迫止血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91941.2 | 申請日: | 2014-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9209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艷;曹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7/132 | 分類號: | A61B17/1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萬通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齊曉靜 |
| 地址: | 10085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橈動脈 壓迫 止血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迫止血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橈動脈壓迫止血裝置。
背景技術
現代冠心病治療手段中,經常會通過穿刺橈動脈來展開手術。橈動脈穿刺后,通常會采用橈動脈壓迫止血器進行止血。
如圖1所示的CN201205292Y實用新型所公開的,目前的橈動脈壓迫止血器均是通過用壓塊壓迫穿刺點來實現止血,壓塊一般形成為正方形或矩形,面積較大,使用中完全覆蓋穿刺點(如圖2所示),通過長時間壓迫,達到止血的效果。實際使用中,由于壓塊長時間壓在穿刺點上,對患者造成較大的疼痛;其次,穿刺點基本與空氣隔絕,不利于穿刺點附近的皮膚透氣和傷口愈合,易引起水泡、紅腫等;再次,穿刺點周圍的骨骼表面形狀并不平整,所以,盡管壓塊面積較大,實際上著力點卻很小,而且著力點一般是骨骼突出部分,往往會減小對血管的壓迫力,因此需要施加更大的壓力才能達到止血目的,更大的壓力會造成著力點受到更大的壓迫,長時間壓迫,病患者的痛苦非常大。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橈動脈壓迫止血器,其可以減輕患者在壓迫過程中所承受的痛苦。
為此,本實用新型的橈動脈壓迫止血器包括基板、粘接帶,還進一步包括T型旋鈕、導向桿、彈簧、壓板和第一彈性壓條與第二彈性壓條;其中,在所述基板中部位置設置有凸起部;凸起部的中部形成有第一中空部,第一中空部的表面設置有螺紋;所述T型旋鈕外表面設置有螺紋,以與所述第一種空部表面的螺紋相對應,從而所述T型旋鈕可旋轉地設置在所述第一中空部中;在所述T型旋鈕中部形成有第二中空部,所述導向桿移動地插入于所述第二中空部中;所述導向桿的下端與所述壓板的上側固定連接;所述壓板的下側的第一端設置有第一彈性壓條,第二端設置有第二彈性壓條,所述第一彈性壓條與第二彈性壓條均形成為長條形;所述第一彈性壓條與第二彈性壓條相距預定間隔平行設置,該預定間隔對應于穿刺點;所述彈簧圍繞所述導向桿的下部而設置在所述T型旋鈕的下端與所述壓板的上側之間,由此所述T型旋鈕上下移動時通過彈簧將所述壓板、第一彈性壓條與第二彈性壓條向下方移動,從而壓迫至患者手臂表面,使得穿刺點位于第一彈性壓條與第二彈性壓條之間。
優選地,在所述基板和粘接帶對應于患者手臂的一側進一步設置有預定厚度的棉紗布或無紡紗布。
本實用新型的橈動脈壓迫止血器由于采用具有預定間隔的彈性壓條,使得穿刺點處于兩個彈性壓條中間,彈性壓條只是對穿刺點上下游的血管進行壓迫,而不是對穿刺點本身進行壓迫,一方面減輕了患者傷口被壓迫的痛苦,另一方面有利于創口的愈合。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彈性壓條形成為長條形,僅是對血管進行有效壓迫,沒有像現有技術那樣對整個穿刺點周邊均進行壓迫,不會形成無效壓迫集中點,大大減小患者的壓迫痛苦;此外,本實用新型的橈動脈壓迫止血器還可以進一步在內側設置預定厚度的棉紗布,進一步減小整個橈動脈壓迫止血器對患者手臂的壓迫所造成的痛苦。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橈動脈壓迫止血器的截面示意圖;
圖2為圖1的橈動脈壓迫止血器對穿刺點的壓迫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橈動脈壓迫止血器的截面示意圖;
圖4為圖3的橈動脈壓迫止血器對穿刺點的壓迫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橈動脈壓迫止血器包括基板10、粘接帶30、T型旋鈕21、導向桿22、彈簧23、壓板24和第一彈性壓條25a與第二彈性壓條25b。
其中,在基板中部位置設置有凸起部11;凸起部11的中部形成有第一中空部,第一中空部的表面設置有螺紋;所述T型旋鈕21外表面設置有螺紋,以與所述第一種空部表面的螺紋相對應,從而所述T型旋鈕21可旋轉地設置在所述第一中空部中。
在所述T型旋鈕21中部形成有第二中空部,所述導向桿22移動地插入于所述第二中空部中;所述導向桿22的下端與所述壓板24的上側固定連接。
所述壓板24的下側的第一端設置有第一彈性壓條25a,第二端設置有第二彈性壓條25b,所述第一彈性壓條25a與第二彈性壓條25b均形成為長條形;所述第一彈性壓條25a與第二彈性壓條25b相距預定間隔平行設置,該預定間隔對應于穿刺點40。
所述彈簧23圍繞所述導向桿22的下部而設置在所述T型旋鈕21的下端與所述壓板24的上側之間,由此所述T型旋鈕21上下移動時通過彈簧23將所述壓板24和第一彈性壓條25a與第二彈性壓條25b向下方移動,從而壓迫至患者手臂表面,使得穿刺點40位于第一彈性壓條25a與第二彈性壓條25b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9194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垃圾擠出液的內循環式厭氧發酵裝置
- 下一篇:一種外科手術用的管形吻合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