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除塵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88260.0 | 申請日: | 2014-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380852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10 |
| 發明(設計)人: | 王焱;毛安瀾;劉勇;劉西超;萬德鋒;肖忠明;黃永嘻;陳啟勇;劉翔;黃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3C3/02 | 分類號: | B03C3/02;B03C3/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國文 |
| 地址: | 10003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除塵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氣體凈化領域,具體講涉及一種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的進步,環境衛生標準日益嚴格,人們對空氣中的污染物的成分、濃度日益關切,尤其是對工業廢氣含有的固體物質的粉碎、篩分、輸送、爆破等機械過程產生的粒度大的粉塵或產生于燃燒、高溫熔融和化學反應等過程的粒度小的煙塵更為關注,應運而生的各類除塵裝置廣泛應用于工業廢氣處理,而按照捕集機理可分為機械除塵裝置、過濾除塵裝置、洗滌除塵裝置和靜電除塵裝置等。
依靠機械力將塵粒從氣流中除去的機械除塵裝置,結構簡單,設備和運行成本較低,但除塵效率不高。將含塵氣流通過過濾料將塵粒分離捕集的過濾除塵裝置,采用內部過濾和表面過濾兩種方式,除塵效率一般為90%~99%,不適用于溫度高的含塵氣體。用液體洗滌含塵氣體的洗滌除塵裝置,利用塵粒與液滴或液膜碰撞而被俘獲,與氣流分離,除塵效率為80%~95%,運轉費用較高。
將含塵氣體通過高壓靜電場的靜電除塵裝置,空氣分子在強電場中被電離為正離子和電子,與電子結合帶上負電的塵粒,被正極板吸附,實現凈化。此種除塵裝置氣流阻力小,除塵效率可達99%以上,但因成本較高,需要高電壓支持,占地面積較大等原因難以在工業廢氣處理中得到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除塵裝置,該裝置通過其網形電極上設置的導電絲與蜂窩狀電極間間隙放電釋放電荷,使通入裝置的廢氣中的顆粒物粘連電荷,再于廢氣氣流流向的下游位置設置吸附電極,吸附電極吸附帶有電荷的顆粒物,達到凈化廢氣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除塵裝置包括供電組件,放電組件和集塵組件,放電組件包括垂直設置于通道軸線上的網狀電極和蜂窩狀電極,網狀電極、蜂窩狀電極和集塵組件依次設置于通道中,網狀電極的和蜂窩狀電極相對的面上設有導電絲。
進一步的,網狀電極和蜂窩狀電極間間距為導電絲長度L的50%~75%。
電介質在足夠強的電場作用下將失去其介電性能成為導體,稱為電介質擊穿,所對應的電壓稱為擊穿電壓。電介質擊穿時的電場強度稱為擊穿場強。
通常在標準大氣環境下,工頻電壓均勻電場強度(兩個電極為板-板間隙)的擊穿場強為300kV/m,如果某電極有尖端或毛刺(此時兩個電極為棒-板間隙),其擊穿場強會大為降低,擊穿電壓與電極形狀及分部有關;棒-板間隙,在尖電極附近電場強度最大,棒極將產生刷狀、火花放電,最后導致電弧放電(擊穿)。標準雷電沖擊在均勻電場強度的擊穿場強為500kV/m,在擾動狀況下的擊穿場強為2.2-2.5kV/mm。
導電絲2和蜂窩狀電極3的半導體介質5之間的間隙足夠小,導電絲2隨氣流擾動,空氣的擊穿場強按2.4kV/mm考慮,網狀電極1與蜂窩狀電極3之間間隙足夠小,導電絲與半導體介質5接觸面的間隙不大于0.1毫米,則兩電極之間的直流電壓為幾百伏即能滿足放電要求。
導電絲2的長度和網狀電極1與蜂窩狀電極3間的距離可根據需要自行設定。
網狀電極1與蜂窩狀電極3安裝距離需保證二者在裝置使用時不發生直接接觸且導電絲2與半導體介質5間在氣流通過時能夠出現微小間隙。
導電絲經氣體吹拂拂動于網狀電極與蜂窩狀電極之間。
網狀電極和導電絲焊接連接,導電絲連接在網狀電極的通孔節點處,網狀電極材質和導電絲為導電金屬材料,網狀電極的孔內徑可以據使用情況設定,依據氣體流量,氣體的含塵量,綜合考慮選擇,孔內徑大于氣體中最大粉塵顆粒的直徑,又需考慮,孔內徑大,氣流通暢,氣體流通速度快,但會降低單位面積導電絲的數量,放電電子會減少,降低帶電粒子與塵粒接觸的機會,則吸附能力下降;孔內徑小,且導電絲多,釋放的游離電子較多,則吸附效果好,但氣體通過的慢。
導電絲長度依據使用的材料和直徑確定,使其能在氣流通過時有良好的漂浮性。
蜂窩狀電極設有多個通孔,通孔均勻設置,單個通孔面積與網狀電極單個通孔面積相近,且通孔與網狀電極的孔相對設置,使氣體氣流通暢。
如導電絲2設計長度為50mm,良好接觸距離即能提供微小間隙的距離通常為導電絲2設計長度的50%~75%,則網狀電極1與蜂窩狀電極3之間的安裝距離為25mm~36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8826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濕式電除塵器分區供電系統
- 下一篇:一種新型立式磨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