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后輪行走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86460.2 | 申請日: | 2014-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954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14 |
| 發明(設計)人: | 許利君;韓朋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B37/00 | 分類號: | B60B37/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 地址: | 450064 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后輪 行走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后輪行走裝置,具體說是涉及一種在機場集裝箱裝載機上使用的能大幅提高車輛縱向通過性的后輪行走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機場使用大型寬體貨運飛機運輸貨物的方式被廣泛采用,轉運和裝卸集裝箱/集裝板的裝載機便應運而生。現有的集裝箱裝載機一般采取兩軸線,前輪軸為車輛的驅動輪組,后輪為隨動輪的布置方式。前輪軸布置在車架的前側,或采取雙邊兩個液壓馬達驅動兩側的輪邊減速機,或采用機械通橋結構由一個液壓馬達帶傳動軸驅動前輪軸行走,后輪則布置在車架的尾部,通過布置在后輪裝置正中間的承載銷軸同尾部車架梁直接連接,隨動輪分別布置在承載銷軸的前后側,以此來實現裝載機行走時的隨動。
然而此種后輪結構帶來的問題首先是前、后輪間的跨距大,一般能達到9000mm左右,這樣在裝卸集裝箱時會因兩支撐點之間的間距過大導致中間車架梁變形下撓而不得不在車架梁中間另設支撐機構,費時費力,并會導致增加車輛自重。其二,由于后輪和車架間采取銷軸連接,兩后隨動輪只能繞銷軸進行小角度的擺動,整個后輪裝置不具備升降功能,便極大的影響車輛縱向通過性。在遇到2%以上的長縱坡時不得不借助其他設備才能完成爬坡,這就要求在地面建設時得進行特別的修護以便使坡度控制在車輛的使用坡度范圍內,無形中增加建設和使用的成本。因自身通過性差就使得裝載機移動性變差。無裝卸任務時不得不停在廊橋附近,不適宜長距離轉移;而停在原地也會對飛機及其他設備的移動空間造成干涉影響,占用停機坪資源也會影響飛機的起飛﹑降落;若發生故障時直接在原地維修泄露的液壓油﹑機油對機場的地面及跑道會造成油漬污染,存在安全隱患。
由于現有集裝箱裝載機的后輪裝置在使用上存在上述各種不足,因此設計一種能提高車輛縱向通過性﹑適宜長距離移動﹑結構簡單﹑維修方便﹑且在升降作業時能起支撐作用的后輪行走裝置就迫在眉睫。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和使用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能夠實現上﹑下起降動作,在行走時提高縱向通過性,在作業工作中起支撐作用﹑結構簡單的后輪行走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述技術措施來實現:
本實用新型的后輪行走裝置包括后輪架、通過輪軸安裝在后輪架上的前后走輪、豎直設置在前后走輪之間的油缸;所述油缸的下端通過球鉸方式安裝在后輪架中心位置處,油缸的上端通過固定連接件安裝在車架中部下方。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后輪架為整個后輪行走裝置的支撐受力主結構件,它包括縱向設置的呈倒置人字形結構左右側立板、連接在左右側立板前后端的橫隔連接板、以及連接在左右側立板中部底邊的安裝底板、設置在安裝底板上方的用于連接油缸的球形鉸座;所述前后走輪通過輪軸分別安裝在由兩塊側立板、前后端的橫隔連接板以及安裝底板分割而成的前后空間內;所述油缸為單作用柱塞缸,活塞桿端為球頭形結構,該球頭形結構通過連接件與設置在安裝底板上方的的球形鉸座相結合。
所述后輪架的左右側立板的內側壁兩端分別設置有防撞擋塊板。
所述走輪為中空的輪輻式結構,由鋼構輪和包覆在鋼構輪上的聚氨酯輪組成。
所述輪軸為中間設置有軸肩的階梯軸,輪軸兩端同一面位置加工有與下支撐座頂面相配合的限位平面;所述走輪通過安裝在軸肩兩側的圓錐滾子軸承與輪軸相結合;帶動輪軸兩端從底部裝入左右側立板底邊上設置的輪軸安裝孔中,通過下支撐座定位以防輪軸轉動。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實用新型的后輪行走裝置布置在車架的中間位置,車輛行走時,后輪油缸的活塞桿伸出,油缸缸筒上端部與車架連接會被往上頂起,活塞桿端部的球頭繞球形鉸座轉動,活塞桿行程頂完就切換至行走狀態;作業工作時,靠自重降下活塞桿,活塞桿完全縮回成豎直,車輛的上平面與地面水平則切換成作業狀態;所述的后輪行走裝置布置在車架的中間位置,減小了前軸和后軸之間的跨距,作為一個獨立的支撐點改善車架受力下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后輪行走裝置的油缸活塞桿端采用萬向球頭結構,可自動適應前﹑后﹑左﹑右四個方向上的路面復雜坡度狀況,使車輛走行時的受力狀況得到極大改善。
2、后輪行走裝置設置在車架的中間位置,在減小前軸和后軸跨距的同時,能大幅提高縱向通過性,同時改善車輛作業時的受力。提高車輛的縱向通過性有益于增強車輛的移動性,適合長距離移動且在維修時能快速方便的脫離故障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鄭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8646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