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表的計量芯片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20581984.2 | 申請日: | 2014-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3308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楊草田;趙鵬飛;裘德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立儀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22/10 | 分類號: | G01R22/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表 計量 芯片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一種電表用的計量芯片,這種計量芯片的實施例能夠實現自啟動功能。
背景技術
由于智能模塊電能表技術標準要求,通信模塊電源應和電能表內部強電實行隔離,防止因觸摸模塊天線觸電等安全風險,基于通信模塊管腳較多,從成本考慮一般都是把強電采樣的計量芯片和主單片機、通信模塊進行電源隔離,計量芯片和微控制器兩邊隔離,導致二者的電源不同步掉電,計量芯片內部參數未能及時正確配置導致快速累計電量或者不累計電量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實施例隔離前后電源,為保證通信模塊高通信成功率,微控制器電源一般都是采用大的儲能電解電容,當外部220VAC電源掉電再上電過程中,微控制器掉電比較慢,未進入完全掉電狀態(tài)外部電源已經上電,而計量芯片掉電比較快已完全掉電并進入上電復位。當外部電源接近計量芯片電源臨界電壓時,微控制器電源還可以正常工作。
由于計量芯片內部參數多達幾十條,為保證程序執(zhí)行順暢微控制器需要5到10秒時間校驗一次計量芯片參數,在這個時間段內計量芯片采用復位后的默認參數在執(zhí)行,也有可能微控制器重新配置計量芯片參數,此時配置的參數有可能配置的參數寫正確也有可能,從而導致計量芯片在一段時間內不能正常工作。
由于計量芯片和微控制器電源隔離,通過通信配置計量芯片參數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和不確定性,通信速度越快越容易出錯,通信時受干擾也比較容易出錯,于是設計一款能自己配置參數和自動校驗參數計量芯片。
技術方案1:電表的計量芯片是由采集端、ADC電路、仿真器、時鐘、第一寄存器和第二寄存器組成,通過其多個采集端采集電網電力線強電電壓和電流信號,通過ADC電路轉換為仿真器可讀的數字信號后,經仿真器采樣計算得出電量信息,這些電量信息被分類存取至第一寄存器和第二寄存器中,并通過所述時鐘根據第一周期TA校準仿真器。
在一個較佳的例子中,所述第一寄存器被配置為隨機存取電量信息,所述第二寄存器被配置為存取經過校準的電量信息。
在一個較佳的例子中,當所述計量芯片被電源復位時,通過隨機讀取第二寄存器中的至少一個經校準電量信息且覆蓋至所述第一寄存器中,使所述仿真器讀取第一寄存器后啟動計量芯片。
在一個較佳的例子中,所述第一寄存器被配置為隨機存取電量信息,所述第二寄存器被配置為存取校表數據。
在一個較佳的例子中,當所述計量芯片被電源復位時,通過將第二寄存器中的至少一個校表數據與所述第一寄存器中的電量信息進行比較,使所述仿真器讀取第一寄存器后啟動計量芯片。
在一個較佳的例子中,在所述計量芯片中設有一個比較參考信號源,用于使仿真器根據比較值啟動計量芯片。
在一個較佳的例子中,所述第一寄存器被配置為隨機存取電量信息,所述第二寄存器被配置為存取來自仿真器的時鐘校準參數。
在一個較佳的例子中,根據第二周期TE將所述第二寄存器中的至少一個時鐘校準參數與第一寄存器中電量信息中的時鐘參數進行比較,以通過仿真器來自動校準所述計量芯片的時鐘值。
技術方案2:電表,主要是由計量芯片和與之通信的微控制器組成,其中:所述計量芯片是由采集端、ADC電路、仿真器、時鐘、第一寄存器和第二寄存器組成,通過其多個采集端采集電網電力線強電電壓和電流信號,通過ADC電路轉換為仿真器可讀的數字信號后,經仿真器采樣計算得出電量信息,這些電量信息被分類存取至第一寄存器和第二寄存器中,并通過所述時鐘根據第一周期TA校準仿真器;所述微控制器被配置為與計量芯片通過隔離光耦端口加以通信,僅根據第一周期TA讀取所述第一寄存器中的電量信息。
在一個較佳的例子中,第一寄存器被配置為隨機存取電量信息,所述第二寄存器被配置為存取經過校準的電量信息。
在一個較佳的例子中,當所述計量芯片被復位時,通過隨機讀取第二寄存器中的至少一個經校準電量信息且覆蓋至所述第一寄存器中,使所述仿真器讀取第一寄存器后啟動計量芯片。
在一個較佳的例子中,所述的微控制器被配置為:僅讀取所述第一寄存器中被覆蓋的電量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立儀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華立儀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8198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