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兩線制溫度鏈傳感器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78735.8 | 申請日: | 2014-10-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54414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11 |
| 發明(設計)人: | 翟建青;王艷君;蘇布達;翟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氣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北京杰普森環境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K7/18 | 分類號: | G01K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巴曉艷 |
| 地址: | 10008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兩線制 溫度 傳感器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溫度測量技術,具體的說是一種兩線制溫度鏈傳感器結構。
背景技術
溫度是一種最基本的環境參數,人民的生活與環境的溫度息息相關,工業、農業、商業、科研、國防、醫學及環保等都與溫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工業生產過程中需要實時測量溫度,在農業生產中也離不開溫度的測量等等,因此研究溫度的測量方法和裝置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測量溫度的關鍵是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是實現溫度檢測和控制的重要器件,溫度傳感器是最早開發,應用最廣的一類傳感器,占有的市場份額大大超過了其他的傳感器。
傳統的溫度傳感器組件測量溫度時,通過一根三芯電纜線傳輸電力和信號,每根電纜只連接一個溫度傳感器,且當測量的溫度節點較多時,所需要的溫度傳感器增多,相應的電纜線也會增多,測量中往往會測量很多個溫度節點,需要的電纜線很多,導致電纜線組直徑較粗且采集器所需的通道也很多,耗電量增加,所需成本較高,測量過程繁瑣,電纜線組占用較多空間且笨重不易搬運,大大降低了測量效率,傳統的傳感器結構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因此迫切需要一種可以提高溫度傳感器電纜線利用率的傳感器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兩線制溫度鏈傳感器結構。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兩線制溫度鏈傳感器結構,包括:
多個T-NODE數字式溫度傳感器,設置在需要測量的溫度節點用于測量溫度信息;
兩線制總線,每個所述T-NODE數字式溫度傳感器均連接在所述兩線制總線上,所述兩線制總線包括第一總線、第二總線,第一總線、第二總線兼做傳感器裝置電源線、數字信號傳輸線、地線,為T-NODE數字式溫度傳感器輸送電力并將其反饋的信號輸送到采集器中;
所述T-NODE數字式溫度傳感器包括電源模塊、單片機電路、PT1000鉑熱敏電阻、保護層,其中電源模塊一端與兩線制總線中的第一總線相連,另一端接單?片機電路,單片機電路與PT1000鉑熱敏電阻相連,此外電源模塊另接一條線路接回第二總線,通電后,兩線制總線將電能輸送到T-NODE數字式溫度傳感器,電流經過電源模塊處理后輸送到單片機電路中,單片機電路將電流輸送到PT1000鉑熱敏電阻,測得的溫度信號經單片機電路傳到第二總線,輸送到采集器。
進一步的,所述T-NODE數字式溫度傳感器精度為±0.1℃,分辨率為0.01℃。
進一步的,所述兩線制溫度鏈傳感器結構可拓撲為一條鏈路或樹形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兩線制溫度鏈傳感器結構長度為200-500米,每條溫度鏈可以掛48個傳感器。
該實用新型不但能滿足測量多溫度節點的需要,還節省了空間,省去了傳統測量繁瑣雜陳接線步驟且耗能低,降低了成本,同樣20個溫度節點的測量,實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只需要2芯線就可以完成,最大的溫度鏈傳感器外徑僅為8mm,采集器也只需要1個數字通道,而如果使用普通模擬溫度傳感器,需要60芯的電纜線,或者20根3芯電纜線,直徑需要120mm粗細,采集器也需要20個通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a)為本實用新型鏈路拓撲結構圖;
圖2(b)為本實用新型樹形拓撲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描述。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相反,本實用新型涵蓋任何由權利要求定義的在本實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圍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進一步,為了使公眾對本實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對本實用新型的細節描述中,詳盡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細節部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沒有這些細節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氣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北京杰普森環境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經國家氣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北京杰普森環境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7873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嫁接夾夾持特性測量裝置
- 下一篇:壓縮機機油的溫度監控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