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C型鉤鋼筋防油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78052.2 | 申請日: | 2014-10-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11089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18 |
| 發明(設計)人: | 黃衛兵;陳德祥;唐亞洲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47/00 | 分類號: | B65G4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眾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呂書桁 |
| 地址: | 215600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鋼筋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煉鋼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C型鉤鋼筋防油裝置。
背景技術
鋼筋盤卷通過P/F輸送系統進行運輸,采用C型鉤進行鉤掛,每件鋼筋都需通過該裝置進行后整理操作,從集卷位置輸送至卸卷位置,期間進行理頭尾、打包、稱重掛牌作業。在輸送過程中,P/F輸送牽引鏈由于需要進行潤滑,油脂極易從牽引鏈上掉落,直接掉在鋼筋表面。由于鋼筋溫度較高,油脂化開后進入盤卷深處,極難以清理表面油跡,對成品表面質量產生較大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C型鉤鋼筋防油裝置,防止輸送牽引鏈上的潤滑油落入鋼筋表面。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C型鉤鋼筋防油裝置,包括底板、相對設置的兩塊第一側板和相對設置的兩塊第二側板,所述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首尾連接圍成一個封閉的矩形框架,所述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設置于所述底板之上,所述底板和第一、第二側板緊密連接,所述底板設置開孔。
優選的,所述開孔為兩個。
優選的,所述C型鉤上方從上往下依次設置輸送鏈、承重銷和承重橫梁,所述承重銷穿過所述底板的兩個開孔并通過緊固螺栓進行固定。
優選的,C型鉤包括承重橫梁和鉤形部件,所述承重橫梁設置于所述防油裝置的下方。
優選的,所述承重銷與底板開孔的連接處設置密封圈,防止開孔處有潤滑油漏下落至鋼筋表面。
優選的,所述第一側板、第二側板和底板構成槽狀結構,所述槽狀結構的長度為1.5-2m。
優選的,所述第一側板的長度為1.5-2m。
優選的,所述第二側板的長度為0.5-1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C型鉤輸送過程中,通過在牽引鏈和C型鉤之間設置防油裝置,在對牽引鏈進行潤滑油涂覆時防止油落至鋼筋表面,從而對鋼筋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也可對牽引鏈進行充足的潤滑,延長牽引鏈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防油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防油裝置應用在牽引鏈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左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P/F輸送牽引鏈,2-防油裝置,21-第一側板,22-第二側板,23-開孔,24-底板,3-承重銷,4-牽引小車,5-C型鉤,51-承重橫梁,52-鉤形部件,6-緊固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C型鉤鋼筋防油裝置2,包括底板24、相對設置的兩塊第一側板21和相對設置的兩塊第二側板22,第一側板21和第二側板22首尾連接圍成一個封閉的矩形框架,第一側板21和第二側板22設置于底板24之上,底板24和第一、第二側板緊密連接,底板24設置兩個開孔23。
參見圖2、3,C型鉤5上方從上往下依次設置輸送鏈1、牽引小車4和承重銷3,承重銷3穿過底板24的兩個開孔23并通過緊固螺栓6進行固定,C型鉤5包括承重橫梁51和鉤形部件52,承重橫梁51設置于所述防油裝置的下方。承重銷3與底板開孔23的連接處設置密封圈(未圖示),防止開孔處有潤滑油漏下落至鋼筋表面。
第一側板21、第二側板22和底板24構成槽狀結構,槽狀結構的長度為1.5-2m,本實施例優選為2m,即第一側板21的長度為2m,優選第二側板22的長度為0.5m。
C型鉤輸送過程中,通過在牽引鏈和C型鉤之間設置防油裝置,在對牽引鏈進行潤滑油涂覆時防止油落至鋼筋表面,從而對鋼筋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也可對牽引鏈進行充足的潤滑,延長牽引鏈的使用壽命。
????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未經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換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7805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