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網相序及缺相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74899.3 | 申請日: | 2014-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864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志武;邰朝陽;胡永輝;邢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1R29/18 | 分類號: | G01R29/18;G01R29/16 |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申忠才 |
| 地址: | 710600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網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力系統檢測設備或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電網相序及缺相檢測的設備。
背景技術
電力系統是國家及地區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力系統高效、無污染、使用方便、易于調控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應用,同時推動了社會各個領域的迅速發展,電力系統的規模和技術水準成為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在電力系統運行中,由于電力負荷的隨機變化以及外界的各種干擾會影響電力系統的穩定,導致系統電壓與周波的波動,相序關系的變化甚至缺相直接影響電能的質量,造成電壓崩潰,使得供電系統出現故障。在電力系統中,特別是相序的變化和缺相直接影響動力設施的正常運轉,給工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為了及時發現電網相序變化及缺相的影響就需要一套嚴格的檢測設施來完成,目前使用的設備存在分離元件體積大、不穩定、可靠性差、生產成本高等缺點。在電力系統技術領域,當前需迫切解決得一個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電網相序及缺相檢測設備。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上述相序和缺相檢測裝置的缺點,提供一種集成度高、結構簡單、體積小、元件少、生產成本低的電網相序及缺相檢測裝置。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對三相電進行限幅的電平轉換電路;檢測電路,該電路的輸入端接電平轉換電路;控制驅動電路,該電路的輸入端接檢測電路;報警電路,該電路的輸入端接檢測電路。
本實用新型的檢測電路為:集成電路U1A的2腳接二極管D1的負極、14腳接電容C1的一端、15腳接電容C1的另一端并通過電阻R6接5V電源正極、13腳通過電阻R10接LEDA的正極、電源端接5V電源正極、地端接地,集成電路U1B的10腳接二極管D2的負極、6腳接電容C2的一端、7腳接電容C2的另一端并通過電阻R7接5V電源正極、5腳通過電阻R11接LEDB的正極、電源端接5V電源正極、地端接地;集成電路U2A的2腳接二極管D3的負極、14腳接電容C3的一端、15腳接電容C3的另一端并通過電阻R8接5V電源正極、13腳通過電阻R12接LEDC的正極、地端接地;LEDA、LEDB、LEDC的負極接地;集成電路U3A的3腳接二極管D1的負極、4腳接二極管D4的負極以及集成電路U3B的10腳、1腳接集成電路U3B的9腳、電源端接5V電源正極、地端接地,集成電路U3B的11腳接二極管D2的負極、12腳接報警電路、13腳接控制驅動電路、電源端接5V電源正極、地端接地;集成電路U1A和集成電路U1B以及集成電路U2A的型號為74HC123、集成電路U3A和集成電路U3B的型號為CD4013。
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檢測電路,當信號正常時,LEDA~LEDC指示燈亮,A相、B相、C相三相狀態正常,報警電路不工作。當信號不正常時,即三相電源缺相或者相序錯誤,揚聲器發聲報警,修理人員就可以及時進行事故處理。本實用新型具有集成度高、結構簡單、體積小、元件少、生產成本低、維護方便、安全可靠等優點,可作為電網相序及缺相的檢測裝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氣原理方框圖。
圖2是本質用新型的電子線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1
在圖1中,本實用新型電網相序及缺相檢測裝置由電平轉換電路、檢測電路、控制驅動電路、報警電路連接構成。電平轉換電路的輸出端接檢測電路,檢測電路的輸出端接控制驅動電路和報警電路。
在圖2中,本實施例的電平轉換電路由二極管D1~二極管D4、電阻R1~電阻R5、電容C4連接構成。外部三相交流電的A相通過電阻R1接二極管D1的負極以及檢測電路,二極管D1的正極接地。外部三相交流電B相通過電阻R2接二極管D2的負極以及檢測電路,二極管D2的正極接地。外部三相交流電的C相通過電阻R3接二極管D3的負極和電容C4的一端以及檢測電路,二極管D3的正極接地,電容C4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4接地以及二極管D4的正極,二極管D4的負極通過電阻R5接地以及檢測電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未經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7489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閃光羽毛球拍結構
- 下一篇:基于提高使用壽命的配液設備改進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