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混凝土柱面與石材幕墻間隔掛裝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71874.8 | 申請日: | 2014-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811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07 |
| 發明(設計)人: | 蔡沖;馬建;賀穎;邱光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七局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B2/88 | 分類號: | E04B2/88 |
| 代理公司: | 鄭州立格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田小伍;李紅衛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凝土 柱面 石材 幕墻 間隔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幕墻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混凝土柱面與石材幕墻間隔掛裝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建筑幕墻施工中,當遇到石材幕墻完成面與鋼筋混凝土構造表面的間距為50mm時,工程中常見的方法是:在具有角鋼的部位采用掛件,50mm的部位采用無固定點的方式,在石材端部采用插銷直接插到窗戶立柱上。這種方法的缺陷是:嚴重破壞了窗戶的立柱,懸挑數量較多時插銷直接插入會導致混凝土結構的不穩定性,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便于實施和安全可靠的混凝土柱面與石材幕墻間隔掛裝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混凝土柱面與石材幕墻間隔掛裝結構,包括石材塊、相鄰的混凝土構造和窗體,所述混凝土構造上通過化學錨栓固定有“L”形干掛件,“L”形干掛件包括相互垂直的豎壁和橫壁,豎壁上設有與化學錨栓相應的調節孔,橫壁端部分別向上、向下設有上卡爪和下卡爪,上卡爪和下卡爪分別與豎壁相平行;石材塊上下兩個邊沿設有卡槽,石材塊通過上卡爪和下卡爪與卡槽的配合間隔掛裝在混凝土構造表面。
所述石材塊與窗體之間、上下兩石材塊之間、垂直相交的兩石材塊之間均填充有泡沫棒,泡沫棒外部填充有耐候密封膠層。
所述混凝土構造一側面固連有由縱向布置的槽鋼和水平設置的角鋼構成的框架,角鋼上設有通過螺栓固定的“一”形干掛件,“一”形干掛件包括掛件本體和掛件本體上的安裝孔,掛件本體端部分別向上、向下設有垂直于掛件本體的上卡爪和下卡爪,上卡爪和下卡爪通過卡槽與石材塊相掛裝。
所述卡槽內填充有包覆在“L”形干掛件的上卡爪和下卡爪上、“一”形干掛件的上卡爪和下卡爪上的環氧樹脂AB膠層。
所述石材塊內側面與混凝土構造外表面或者框架外輪廓的間距為20mm-30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1、本實用新型包括石材塊、相鄰的混凝土構造和窗體,所述混凝土構造上通過化學錨栓固定有“L”形干掛件,“L”形干掛件包括相互垂直的豎壁和橫壁,豎壁上設有與化學錨栓相應的調節孔,橫壁端部分別向上、向下設有上卡爪和下卡爪,上卡爪和下卡爪分別與豎壁相平行;石材塊上下兩個邊沿設有卡槽,石材塊通過上卡爪和下卡爪與卡槽的配合間隔掛裝在混凝土構造表面,其結構簡單,適用于石材塊完成面與混凝土構造表面的間距為50mm的情況,便于實施,操作簡便;調節孔為水平方向的長孔,便于水平調節,“L”形干掛件一端通過化學錨栓固定、另一端掛裝在石材塊上,可保證石材塊完成面與混凝土構造表面的間距為50mm時仍能操作,以便消除施工誤差。
2、在石材塊與窗體之間、上下兩石材塊之間、垂直相交的兩石材塊之間均填充有泡沫棒,泡沫棒外部填充有耐候密封膠層,可保證石材幕墻的整體效果,泡沫棒能支撐相鄰的石材塊,提高結構穩定性,防止石材塊走形,延長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縱截面示意圖;
圖3為圖1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圖2中B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5為圖1中“L”形干掛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俯視圖;
圖7為圖5的側視圖;
圖8為圖1中“一”形干掛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9所示的混凝土柱面與石材幕墻間隔掛裝結構,其包括石材塊7、相鄰的混凝土構造1和窗體2,在混凝土構造1的其中一側面上固連有由縱向布置的槽鋼3和水平設置的角鋼4構成的框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七局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建七局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7187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