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中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71021.4 | 申請日: | 2014-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8942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04 |
| 發明(設計)人: | 沈非;劉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非 |
| 主分類號: | G10D1/00 | 分類號: | G10D1/00;G10D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易小藝 |
| 地址: | 610021 四川省成都市武***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阮樂器的范圍,尤其涉及一種中阮。
背景技術
阮樂器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是中國真正的傳統民族樂器。阮始于漢代,鼎盛于唐代,宋、元時期在民間廣泛流傳,但之后失傳。到上世紀50年代,由于民族樂隊的需要,阮被重新挖掘、改良且應用,主要擔任伴奏。它采用十二平均律制,音域三個半八度,半音俱全,點、線演奏兼備。80年代出現了專為中阮而作的大型作品,大幅提升了阮在民樂界的地位,使其成為主流獨奏樂器之一。進入本世紀,大批新作品的涌現,再次推動了阮的發展。由于演奏技術及標準的提升,傳統中阮已無法滿足,尤其在高音區(12—24品),以及弦與品的距離等。另外樂器制作及演奏應符合當今文化多元性發展的需要。對于中阮樂器的改良勢在必行,必須符合現代發展的需要。
以下對傳統中阮作具體的分析:
????a、琴體:長88—92厘米,寬42厘米,厚12厘米。
????b、琴箱:傳統中阮直徑40厘米,厚度:12厘米。12—24品,尤其17—24品,傳統中阮幾乎無法演奏,傳統中阮共鳴箱為正圓形。
????c、兩個音孔:兩千多年來音孔左右對稱的制作傳統及習慣,發音不太集中,聲音質感不強。
????d、琴品:木質底托上鑲嵌鋼或銅或尼龍等材料,耐磨度不高,需定時更換。品用膠粘在指板表面,穩定性差,經常有掉品現象發生。品高平均為0.8厘米,弦品距離平均0.5厘米。品的高度使琴弦與指板的間距大,這樣左手手指的按弦力度需要很大,影響演奏速度。
????f、琴頭:縱向長18厘米,寬8厘米,厚6厘米,上弦齒輪組為國產鐵制,重量大、體積大,易磨損,調音旋鈕為直柄式手柄,長12厘米,直徑3.5厘米,整體重量約1公斤,體積大、琴頭較重。
???g、傳統琴均采用外掛式縛弦,純木質,由于必須開設4條很深的弦槽,使得縛弦與琴體的接觸面變小,能承受的拉力非常有限,抗撞擊力極小。而琴體底部又是最容易出現意外磕碰的位置,縛弦破損是傳統阮較為常見的現象。
h、總重量:按紅木的重量來計算約6公斤。
由于中阮演奏為斜抱45度,如果琴頭有較大的重量,左手及手臂的承重會產生較多的負擔,使左手不太靈活,耐力減弱。也不便于攜帶,不利于當下時尚的站立演奏,推廣普及難。
發明內容
為解決以上的技術難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琴體輕,小,便于演奏,便于攜帶、音質圓潤的中阮,可成為普及樂器的一種。
本實用新型提供解決技術難題的在一種中阮,包括琴體本體,其中琴頭上設有上弦齒輪組,指板上設有品和微標,琴箱上設有琴碼,其特征在于:琴箱中下部外形呈圓弧形,上部外形呈不規則形;琴箱上還依次設有弦枕和縛弦,弦枕和縛弦設在琴碼一側,靠近琴箱底端,上弦時琴弦先固定在縛弦上,依次經過弦枕、琴碼和品與下附齒輪組固定,琴箱上還設有一個大圓孔,琴碼上設有三個小圓孔。
本實用新型打破了琴箱正圓形的固有概念,琴箱中下部外形呈圓弧形,上部外形呈不規則形,使左手高把位演奏無阻礙,減去了右側圈對左手的阻擋,極大方便了12—24品的演奏,尤其17—24品。琴箱形狀不規則,更利于發音。琴箱上的大圓孔,即滿足了傳統阮的箱體特征,也相當于為拿琴方便特別設計的一個“提手”。琴碼尺寸是傳統琴碼的四分之一,中間再開設三個大型圓孔,極大增強了琴弦震動的傳導作用。
所述琴體長79?cm、寬36?cm、厚3.5cm,重2kg。琴體輕,小,便于演奏,便于攜帶,有利推廣。
所述琴頭長13.5厘米、寬3.5cm,厚2?cm。由于中阮演奏為斜抱45度,琴頭重量的減少可大大降低左手承受的托舉力,使左手可以更自由、更輕松、更快速地演奏,同時大大增強了左手的演奏耐力。
所述品高為0.2?cm,弦與品的距離為0.2?cm。
所述品為木條固定合金條,再整體鑲嵌在指板上。品主芯采用耐磨度極高的合金,上下以木條固定,鑲嵌在指板上,穩定性強。品的高度直接影響弦與品的距離,這個距離越大,手指按弦的力量就越大,影響速度,影響發音質感,影響手指耐力。傳統阮按弦是將弦按在兩品中間,本實用新型中的阮由于品高很低,可將弦直接按在指板上,省去至少一半以上的手指按弦力量,大幅提升演奏速度及耐力。
所述縛弦為在弦枕一側靠近琴箱底對應4條琴弦開4個小孔,孔內安裝高強度合金套筒。相當于在琴體內部開設4條金屬通道,琴弦通過時巨大壓力與拉力完全由套筒承擔,最大程度的減少木質琴體變形的可能。本實用新型中的中阮是縛弦內置,再加上合金套筒,抗撞擊能力至少是傳統阮的十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非,未經沈非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7102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礦石粉碎機
- 下一篇:人RPL34基因的用途及其相關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