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觸摸按鍵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69019.3 | 申請日: | 2014-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81334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30 |
| 發明(設計)人: | 龐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創功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3K17/96 | 分類號: | H03K17/9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富石律師事務所 31265 | 代理人: | 楊楠 |
| 地址: | 201023 上海市浦東新區張***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觸摸 按鍵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通訊領域,尤其涉及移動終端的觸摸按鍵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對移動終端的多樣化需求也是越來越更加的多元化。人們不僅僅在追求移動終端對人們對我們生活上的改變,也追求移動終端本身給消費者主管感受。與傳統的機械按鍵相比,電容式觸摸感應按鍵不僅美觀時尚而且壽命長,功耗小,成本低,體積小,持久耐用。它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機械按鍵控制,只要輕輕觸碰,他就可以實現對按鍵的開關控制,量化調節甚至方向控制,現在電容式觸摸感應按鍵已經廣泛用于手機,DVD,電視,洗衣機等一系列消費類電子產品中。市面上多數產品是在電容式觸摸屏上面有設計多個觸摸按鍵,而以上按鍵大部分都是可以在晚上直觀的觀察到。大部分廠商都是通過按鍵下面增加發光二極管(LED,Light?Emitting?Diode)的方式,將光傳遞到觸摸按鍵上,來達到按鍵透光的效果。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通常在印刷電路板14(PCB,Printed?Circuit?Board)上設置一發光二極管13(LED,Light?Emitting?Diode),觸摸屏上設置透光部,發光二極管13(LED,Light?Emitting?Diode)發出的光從透光部透出,從而實現觸摸按鍵透光的效果。然而現有技術中,印刷電路板14(PCB,Printed?Circuit?Board)與觸摸屏之間還有一定的空間,為了不遮擋發光二極管13(LED,Light?Emitting?Diode)光線的透出,在發光二極管13(LED,Light?Emitting?Diode)和觸摸屏的透光部之間不能設置任何器件,這樣就造成了電子設備設計空間的浪費,尤其是給移動終端的輕薄性及便攜性設計造成困擾。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觸摸按鍵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觸摸按鍵裝置,包括觸摸屏、印刷電路板及發光二極管,所述觸摸按鍵裝置還包括第一柔性線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線路板的兩端固定在印刷電路板上且形成一凸架結構,所述發光二極管固定在所述第一柔性線路板上。
所述觸摸屏設有傳感陣列器件,所述發光二極管通過第一柔性線路板與所述傳感陣列器件電路連接。所述觸摸屏設有保護玻璃層,所述發光二極管與所述保護玻璃層相抵靠。所述保護玻璃上還設有一層導光膜。所述發光二極管是通過表面組裝技術設置在第一柔性線路板上。所述觸摸屏還設有用于實現觸摸屏與印刷電路板電路連接的第二柔性線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線路板與第二柔性線路板相綁定并實現電路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觸摸按鍵裝置,使得發光二極管更加接近觸摸屏,透光效果更好,還在發光二極管與印刷電路板之間留有可設計其他元器件的空間,節省了設計空間,有利于電子設備的輕薄性及便攜性設計。
附圖說明
圖1為背景技術中提到的現有發光二極管設置方式的觸摸按鍵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施例所述的觸摸按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觸摸按鍵裝置,包括觸摸屏、印刷電路板24(PCB,Printed?Circuit?Board)板及發光二極管23(LED,Light?Emitting?Diode),其特征在于:本實施例所述的觸摸按鍵裝置,還包括第一柔性線路板25,所述第一柔性線路板25的兩端固定在印刷電路板24上且形成一凸架結構,所述發光二極管23固定在所述第一柔性線路板25上。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這種結構不但使得發光二極管23更加接近觸摸屏,透光效果更好,還在發光二極管23與印刷電路板24之間留有可設計其他元器件的空間,節省了設計空間,有利于電子設備的輕薄性及便攜性設計。
所述觸摸屏設有傳感陣列器件(ITO?Sensor),所述發光二極管23通過第一柔性線路板25與所述傳感陣列器件電路連接。所述傳感陣列器件(ITO?Sensor)設置在ITO層22中,這樣所述第一柔性線路板25不但起到了物理結構支架的作用,還發揮了電路連接的功能,無需再另外飛線實現發光二極管23與傳感陣列器件的電路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創功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創功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6901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