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供反應釜用的物料循環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66730.3 | 申請日: | 2014-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47869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鴻;徐竹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氟迪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19/18 | 分類號: | B01J19/18;B01D29/56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劉哲源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反應 物料 循環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制膠反應容器,尤其涉及一種可循環利用物料的反應容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反應釜對物料進行攪拌后,即將反應后的液體物料通過出料口排出,通常此時的物料沒有被充分反應,利用一次即被排出,造成了資源和能量的浪費。且現有的反應釜只有一個攪拌裝置,常常因為攪拌軸不夠長不能對釜體底部的物料進行充分攪拌,從而影響最終的反應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物料沒有被充分反應,容易造成資源浪費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特提供一種供反應釜用的物料循環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供反應釜用的物料循環裝置,包括釜體、設置在釜體上方的電機A、與電機A相連的傳動桿A、與傳動桿A相連的攪動片A;還包括安裝在釜體上的物料循環裝置,所述物料循環裝置包括通過傳輸管依次連接的驅動泵、冷卻裝置、過濾裝置;所述傳輸管靠近驅動泵的一端與釜體側壁連通,另一端與釜體的上端連通;所述冷卻裝置包括冷卻腔,冷卻腔內填滿蓄冷劑,還包括安裝在冷卻腔中的冷卻管,所述冷卻管的兩端與傳輸管相通,還包括設置在冷卻裝置外部的殼體,所述殼體由透明材料制成;其中殼體與冷卻裝置之間形成空腔結構。
進一步,所述過濾裝置包括設置在過濾裝置上部的過濾網,還包括設置在過濾網下端的過濾層,所述過濾層由玻璃棉等非編織纖維組成。
進一步,還包括設置在釜體外的吸泵,還包括一端與吸泵連接,另一端放置在過濾網上的導管。
進一步,還包括設置在釜體下端的電機B、與電機B相連的傳動桿B、與傳動桿B相連的攪動片B。
在本實用新型中,循環裝置的設置使得物料被充分利用,大大的節約了加工成本,避免了材料和能源的浪費。冷卻腔內填充的蓄冷劑在物料液體流經冷卻管時釋放出大量冷量,從而通過熱交換使得流經的物料液體溫度降低。在冷卻裝置外部設置透明的殼體,透明的殼體使得工作人員可以觀察冷卻裝置是否出現泄漏的現象,且殼體與冷卻裝置之間形成空腔結構,即使冷卻裝置泄漏,泄漏出的物體液料會留在空腔結構中,進而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過濾網和過濾層的設置使得過濾裝置的過濾性能好,保證再次流入釜體中的物體液料不會摻雜其他雜質。吸泵定期吸收過濾網上的固體顆粒物,進而避免固體顆粒物堵塞過濾網。電機B、傳動桿B、攪動片B的設置保證能夠充分攪拌釜體底部的物料。
附圖說明
????圖1為高效反應容器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所對應的零部件名稱如下:
1-釜體,2-電機A,3-傳動桿A,4-攪動片A,5-物料循環裝置,6-傳輸管,7-驅動泵,8-冷卻裝置,9-過濾裝置,10-冷卻腔,11-冷卻管,12-殼體,13-過濾網,14-過濾層,15-吸泵,16-導管,17-電機B,18-傳動桿B,19-攪動片B。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供反應釜用的物料循環裝置,?包括釜體1、設置在釜體1上方的電機A2、與電機A2相連的傳動桿A3、與傳動桿A3相連的攪動片A4;還包括安裝在釜體1上的物料循環裝置5,所述物料循環裝置5包括通過傳輸管6依次連接的驅動泵7、冷卻裝置8、過濾裝置9;所述傳輸管6靠近驅動泵7的一端與釜體1側壁連通,另一端與釜體1的上端連通;所述冷卻裝置8包括冷卻腔10,冷卻腔10內填滿蓄冷劑,還包括安裝在冷卻腔10中的冷卻管11,所述冷卻管11的兩端與傳輸管6相通,還包括設置在冷卻裝置8外部的殼體12,所述殼體12由透明材料制成;其中殼體12與冷卻裝置8之間形成空腔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氟迪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經四川氟迪新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6673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