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正鉆反洗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65986.2 | 申請日: | 2014-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131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宗和;齊立成;劉穎超;李春貴;鄧選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21/00 | 分類號: | E21B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劉映東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正鉆反洗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氣開采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與螺桿鉆具配合使用的正鉆反洗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油田的快速發展和油水井的開采時間長,大套管井鉆塞施工也越來越多。在實際生產的過程中,由于大套管井徑大導致油套環空面積較大,使用螺桿鉆鉆塞時鉆塞時,油套環形空間液流上返速度也較為緩慢,這些因素導致了大套管井鉆塞時灰屑上返困難,甚至根本返不到地面,由于灰屑難以有效地上返,實際操作中稍有不慎即有可能發生卡鉆事故。
目前傳統的鉆塞方法需要多次的起下螺桿鉆及洗井管柱洗井。對于現有的洗井裝置而言,采用這樣一種鉆塞方式進行洗井不僅工作量大、施工工期長,人員的勞動強度也相對較大,事故發生幾率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減少起下螺桿鉆及洗井管柱的次數,提高生產時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與螺桿鉆具配套使用的正鉆反洗裝置。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正鉆反洗裝置,所述裝置包括:上接頭、筒體、中心篩管、凡爾、換向接頭以及扶正環。
所述上接頭的一端連接油管,所述上接頭的另一端與所述筒體相連接,所述筒體的另一端連接所述換向接頭,所述換向接頭的另一端與螺桿鉆相連。
所述中心篩管、所述凡爾以及所述扶正環位于所述筒體內部,所述中心篩管的一端通過所述扶正環固定在所述筒體內,所述中心篩管的另一端與所述換向接頭中心通孔相連接。
所述換向接頭與所述筒體相連接的一端中心通孔四周軸向具有縱孔,所述換向接頭的外壁具有與所述縱孔相連通的側孔,所述凡爾設置于所述縱孔上。
優選的,所述凡爾為翻板式凡爾。
所述凡爾通過固定軸、凡爾架、復位彈簧以及固定螺栓固定;
所述復位彈簧穿于固定軸上,所述復位彈簧的兩端分別抵接所述凡爾架和所述凡爾。
進一步的,所述換向接頭的一端通過中心通孔與所述中心篩管相固定。
所述中心通孔的周圍沿軸向均勻設置有5個縱孔,所述換向接頭的外壁均勻具有分別與所述縱孔相連通的5個側孔。
優選的,所述上接頭的一端通過內螺紋連接在上部油管的下端,其另一端通過外螺紋與所述筒體相連。
所述換向接頭的一端通過外螺紋與所述筒體相連,其另一端通過外螺紋與下部的螺桿鉆相連。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與螺桿鉆具配套使用的正鉆反洗裝置,通過在鉆塞時將該裝置連接到螺桿鉆上部,可實現一趟下鉆多次正鉆、反洗往復施工,既可以實現正鉆,又可以及時將灰屑反洗出地面。與傳統的鉆塞方法相比,大大減少了起下螺桿鉆及洗井管柱的次數,成倍甚至多倍減少了施工工序,縮短了施工工期,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時效,有效降低了事故的發生幾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與正鉆反洗裝置的部分結構剖視圖;
圖2是圖1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上接頭,2-筒體,3-中心篩管,4-凡爾,5-換向接頭,51-中心通孔,52-縱孔,53-側孔,6-扶正環,7-復位彈簧,8-固定軸,9-凡爾架,10-固定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與螺桿鉆具配套使用的裝置,如圖1所示,裝置包括:上接頭1、筒體2、中心篩管3、凡爾4、換向接頭5以及扶正環6。
其中,上接頭1的一端連接油管,上接頭1的另一端與筒體2相連接,筒體2的另一端連接換向接頭5,換向接頭5的另一端與螺桿鉆相連。
中心篩管3、凡爾4以及扶正環6位于筒體2內部,中心篩管3的一端通過扶正環6固定在筒體2內,中心篩管3的另一端與換向接頭5的中心通孔51相連接。
進一步的,如圖2所示,換向接頭5與筒體2相連接的一端中心通孔51的四周軸向具有縱孔52,換向接頭5的外壁具有與縱孔52相連通的側孔53,凡爾4設置于縱孔52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6598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