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野營燈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62718.5 | 申請日: | 2014-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412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04 |
| 發明(設計)人: | 胡振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步來特電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L4/02 | 分類號: | F21L4/02;F21V21/40;F21V23/00;H05B37/02;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寧波誠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衛 |
| 地址: | 315611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野營 | ||
1.一種野營燈,包括底座(1)和與底座(1)相連接的燈罩(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內具有上容置腔(11)和下容置腔(12),所述上容置腔(11)內設置有電池(3)、與所述電池(3)相連接的電路板(4)以及與所述電池(3)和所述電路板(4)相連接的LED燈(5);所述下容置腔(12)內固定連接一壓板(6),所述壓板(6)與所述底座(1)間或者所述壓板(6)內轉動連接一提手(7),所述提手(7)包括轉軸(71)和與所述轉軸(71)相銜接的提把(72),所述提手(7)旋轉后能夠平整放置于所述下容置腔(12)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營燈,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7)的提把(72)上具有一缺口段,所述缺口段一端的第一提把(72)端上具有一掛鉤(721),所述缺口段另一端的第二提把(72)端上旋接一鎖扣(722),所述鎖扣(722)能夠與所述掛鉤(721)相扣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營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6)與平整放置后的提手(7)適配設置于所述下容置腔(12)中,所述壓板(6)的側邊向內凹陷,從而使得壓板(6)和平整放置后的提手(7)間在所述下容置腔(12)內形成一凹陷位(121)。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野營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6)靠近底座(1)的一面上貫通開設有一凹槽(61),所述提手(7)的轉軸(71)適配放置在該凹槽(61)內并能以該凹槽(61)的軸線為軸向進行旋轉。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野營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6)的周邊向底座(1)方向延伸設置有周壁(62),對應于所述凹槽(61)的兩端,所述周壁(62)分別上開設有容置所述提手(7)的缺口(621)。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野營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6)上向底座(1)方向延伸設置有固定柱(63),對應于所述固定柱(63)的位置,所述下容置腔(12)內具有與所述固定柱(63)相適配的盲孔(122)。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野營燈,其特征在于:鄰所述凹槽(61)的兩側沿所述凹槽(61)的軸向分別設置有第一組凸起鍵(64)和第二組凸起鍵(65),對應于第一組凸起鍵(64)和第二組凸起鍵(65),所述下容置腔(12)內設置有第三組凸起鍵(123)和第四組凸起鍵(124);其中第一組凸起鍵(64)、第二組凸起鍵(65)和第三組凸起鍵(123)、第四組凸起鍵(124)配合安裝后能夠容置并限位所述提手(7)的轉軸(71);
所述提手(7)的轉軸(71)上鄰所述第三組凸起鍵(123)靠近第四組凸起鍵(124)的一側、鄰所述第四組凸起鍵(124)靠近第三組凸起鍵(123)的一側分別設有凸臺(711)。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營燈,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7)的轉軸(71)上設置有凸點(712),對應于所述凸點(712),所述下容置腔(12)內具有與所述凸點(712)相適配的淺凹陷位(125),所述提手(7)平整放置在所述下容置腔(12)內后,則所述凸點(712)恰好容置在所述淺凹陷位(125)中。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營燈,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蓋體(8)、反光板(9)和開關鍵(10);所述蓋體(8)匹配設置于所述上容置腔(11)的上方,所述電路板(4)和所述電池(3)放置于所述蓋體(8)與所述容置腔形成的空腔內;所述反光板(9)設置于所述蓋體(8)的上方,所述LED燈(5)分布設置于所述反光板(9)上;所述開關鍵(10)設置于所述底座(1)的外側面,所述開關鍵(10)連接于所述電路板(4),所述開關鍵的下方還設置有用于顯示野營燈工作狀態的LED燈片(51),所述LED燈片(51)連接與所述電路板;
所述電路板(4)上包括充電電路和電能輸出電路,所述底座(1)上設置有與所述充電電路相連接的充電端口(100),所述底座(1)上還設置有與所述電能輸出電路相連接的電能輸出端口(200),所述電路板(4)上還包括與所述充電電路、電能輸出電路、充電端口(100)和電能輸出端口(200)相連接的電能管理芯片,與所述電能管理芯片以及LED燈(5)和LED燈片(51)相連接、用于管理LED燈(5)和LED燈片(51)的點亮和關閉的LED燈驅動芯片,以及與所述電能管理芯片相連接的電池(3)電量檢測電路。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野營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充電電路包括一型號為TP4056的充電控制芯片;
所述充電端口(100)為MIC?RO-USB接口,所述充電端口(100)的第一管腳通過依次串聯連接的第一二極管(D1)和第一電阻(R1)連接于所述充電控制芯片電壓輸入端的第四管腳,其中所述第一二極管(D1)的正極連接于所述充電端口(100)的第一管腳,所述第一二極管(D1)的負極連接于所述第一電阻(R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電阻(R1)的第二端連接所述充電控制芯片的第四管腳;
所述充電端口(100)的第五管腳接地;
所述第一二極管(D1)的負極還通過一極性電容(C0)接地,所述極性電容(C0)的正極連接于所第一二極管(D1)的負極,所述極性電容(C0)的負極接地;
作為所述充電控制芯片電池(3)溫度檢測輸入端的第一管腳接地;
作為所述充電控制芯片電流監測端的第二管腳通過第三電阻(R3)接地;
作為所述充電控制芯片接地端的第三管腳接地;
作為所述充電控制芯片電池(3)連接端的第五管腳連接于所述電池(3)的電能輸入端;
作為所述充電控制芯片電池(3)充電完成指示端的第六管腳通過第五電阻(R5)連接于第一電阻(R1)的第二端;
作為所述充電控制芯片充電狀態指示端的第七管腳通過第四電阻(R4)連接于第一電阻(R1)的第二端;
作為所述充電控制芯片始能輸入端的第八管腳連接于第一電阻(R1)的第二端;
所述電能輸出電路包括一型號為CE8310A的移動電源升壓集成電路芯片;所述電能輸出端口(200)為USB接口;
所述移動電源升壓集成電路芯片的第一管腳通過一電感線圈(L)連接于所述電池(3)的電能輸出端,其中,所述電感線圈(L)的第一端連接于所述電池(3)的電能輸出端,所述電感線圈(L)的第二端連接于所述移動電源升壓集成電路芯片的第一管腳;
所述電池(3)的電能輸出端和接地端之間還并聯連接第二電容(C2)和第三電容(C3);
所述電感線圈(L)的第二端還通過第二二極管(D2)連接于電能輸出端口(200)的第一管腳,其中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正極連接于電感線圈(L)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連接于電能輸出端口(200)的第一管腳;
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和接地端之間還串聯連接有第十電阻(R10)和第四電容(C4),其中所述第十電阻(R10)的第一端連接于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所述第十電阻(R10)的第二端連接第四電容(C4)的第一端,所述第四電容(C4)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和接地端之間還串聯連接有第十一電阻(R11)和第十二電阻(R12),所述第十一電阻(R11)的第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所述第十一電阻(R11)的第二端連接于所述第十二電阻(R12)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電阻(R12)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和接地端之間還并聯連接有第五電容(C5)、第六電容(C6)、第七電容(C7)和第八電容(C8);
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和接地端之間還串聯連接有第十三電阻(R13)、第十四電阻(R14)和第一三極管(Q1);其中第十三電阻(R13)的第一端連接于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第十三電阻(R13)的第二端連接于第十四電阻(R14)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四電阻(R14)的第二端連接于第一三極管(Q1)的集電極,所述第一三極管(Q1)的發射極接地;
所述第十三電阻(R13)的第一端和第十四電阻(R14)的第二端間還串聯連接有第十五電阻(R15)和第十六電阻(R16);
所述電能輸出端口(200)的第二管腳和第三管腳分別與第十三電阻(R13)及第十五電阻(R15)的第二端相連;
所述電能輸出端口(200)的第四管腳通過依次串聯的第二三極管(Q2)和第九電阻(R9)接地,其中所述第二三極管(Q2)的集電極和電能輸出端口(200)的第四管腳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Q2)的發射極與第九電阻(R9)的第一端相連,第九電阻(R9)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移動電源升壓集成電路芯片的第二管腳接地;
所述移動電源升壓集成電路芯片的第三管腳連接于所述第十一電阻(R11)的第二端;
所述電能管理芯片為型號為8PS53的單片機控制器;
所述電能管理芯片的第一管腳連接芯片供電電源;
所述電能管理芯片的第十四管腳接地;
所述電能管理芯片的第一管腳和第十四管腳間連接有第一電容(C1);
所述電能管理芯片的第四管腳通過第二電阻(R2)連接于所述第一電阻(R1)的第二端以檢測外部供電電源信號;
所述電能管理芯片的第五管腳通過第十七電阻(R17)連接于第二三極管(Q2)的發射極;
所述電能管理芯片的第六管腳連接于所述移動電源升壓集成電路芯片的第四管腳,所述電能管理芯片的第六管腳還分別通過第十八電阻(R18)連接第一三極管(Q1)的基極、通過第十九電阻(R19)連接于第二三極管(Q2)的基極;
所述電能管理芯片的第七管腳通過第八電阻(R8)連接于第二三極管(Q2)的集電極;
所述電能管理芯片的第八管腳連接于所述開關鍵(10)的一端,所述開關鍵(10)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LED燈驅動芯片為74HC595的芯片;
所述LED燈驅動芯片的第八管腳和第十三管腳接地;
所述LED燈驅動芯片的第十六管腳連接芯片供電電源;
所述LED燈驅動芯片的第十一管腳連接于所述電能管理芯片的第九管腳;
所述LED燈驅動芯片的第十二管腳連接于所述電能管理芯片的第十管腳;
所述LED燈驅動芯片的第十四管腳連接于所述電能管理芯片的第十一管腳;
所述LED燈片(51)的第一端通過電阻連接于LED燈片(51)供電電源,所述LED燈片(51)的第二端連接于所述LED燈驅動芯片上;
所述LED燈(5)第一端通過電阻連接于所述電池(3),所述LED燈(5)第二端連接于一三極管的集電極,所述三極管的發射極接地,所述三極管的基極通過一電阻連接于所述LED燈驅動芯片上;
所述電池(3)電量檢測電路包括串聯連接的第六電阻(R6)和第七電阻(R7);
所述第六電阻(R6)的第一端連接于所述電池(3),所述第六電阻(R6)的第二端連接于第七電阻(R7)的第一端;
所述第七電阻(R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七電阻(R7)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并聯連接有第十一電容(C11),所述第七電阻(R7)的第一端連接于所述電能管理芯片的第十三管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步來特電器有限公司,未經寧波步來特電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62718.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