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助燃催化劑配送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57265.7 | 申請日: | 2014-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1340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楊曉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曉波 |
| 主分類號: | F01N3/28 | 分類號: | F01N3/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092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助燃 催化劑 配送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燃氣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助燃催化劑配送裝置。
背景技術
內燃機的車輛的尾氣清潔的解決方案為發動機尾氣循環渦輪增壓技術以及包括選擇性催化還原、催化過濾、催化氧化等整套尾氣后處理技術。其優點是能對燃燒尾氣中含有的碳顆粒、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等會造成空氣污染的成分進行二次轉化而實現清潔。其局限性為造價昂貴,僅適用于高檔乘用車及高檔長途貨運車輛。不能用于常用的柴油農業車輛及中小型貨運車輛。
實用新型內容
實用新型的目的:為了提供一種效果更好的助燃催化劑配送裝置以及配送方法,具體目的見具體實施部分的多個實質技術效果。
為了達到如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方案一:
一種助燃催化劑配送裝置,包含發動機進氣管,其特征在于,發動機進氣管的管壁上安裝有催化劑外殼,其內部包含下篩網和上壓蓋,上壓蓋上有孔,下篩網和上壓蓋之間包含催化劑,還包含穿入催化劑外殼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深入催化劑外殼的口部有上篩網,發動機進氣管中的流動氣流能部分進入催化劑外殼并帶出催化劑進入氣流,所述催化劑為顆粒狀。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催化劑外殼通過緊固螺帽螺接在催化劑外殼的殼體上。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中心管伸出拐角,拐角為橫向的管道。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催化劑外殼的內壁朝下和上壓蓋之間有彈簧,彈簧能夠朝下提供擠壓力。
方案二:
一種助燃催化劑的配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上任一所述的裝置,裝置氣流由下向上或者由上向下經過催化劑床層,氣流帶走催化劑顆粒后又回到發動機進氣管中進一步參與燃燒,催化劑粒子直徑為0.5mm到15mm。
采用如上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裝置能夠將催化劑安裝在內燃機的前端,隨空氣進入內燃機的燃燒過程,通過助燃的方式清除尾氣中的碳顆粒、碳氫化合物及一氧化碳,提高燃燒效率,增加動力輸出。
附圖說明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進行說明:
圖1催化劑配送裝置在上升氣流工作模式;
圖2催化劑配送裝置在下降氣流工作模式;其中,1.催化劑外殼;2.上壓蓋;3.催化劑;4.下篩網;5.緊固螺帽;6.上篩網;7.彈簧;8.中心管;9.進氣口;10.出氣口;11.發動機進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一種助燃催化劑配送裝置,包含發動機進氣管11,其特征在于,發動機進氣管11的管壁上安裝有催化劑外殼1,其內部包含下篩網4和上壓蓋2,上壓蓋2上有孔,下篩網4和上壓蓋2之間包含催化劑,還包含穿入催化劑外殼1的中心管8,所述中心管8深入催化劑外殼1的口部有上篩網6,發動機進氣管11中的流動氣流能部分進入催化劑外殼1并帶出催化劑進入氣流,所述催化劑為顆粒狀。結合圖1和圖2,本處的技術方案所起到的實質的技術效果及其實現過程為如下任意之一:A.進入發動機進氣管11能夠在流動的時候,部分氣路會帶走催化劑,使其參與燃燒該催化劑配送裝置適用于使用汽油,液化石油氣,和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加裝在內燃機的空氣進道上。在內燃機的工作狀態下,空氣進氣管道中的快速氣流部分被進氣口攔截,氣流經過裝有粒子狀的催化劑的容器,將部分催化劑吹進氣路,幫助燃燒,從而實現清潔尾氣中碳氫化合物與一氧化碳的目的。前置催化裝置的作用是控制催化劑進入空氣進氣系統的含量,與燃料的重量比例為約于3百萬分之一。由于用量極少,因此不明顯改變燃燒時的溫度,于是不增加尾氣中氮氧化物的含量,避免二次污染。B.無論是進氣還是出氣,都可以采用本裝置,因此本裝置適用性更強更好。
以上結構實現的技術效果實現清晰,如果不考慮附加的技術方案,本專利名稱還可以是一種新型發動機進氣管11,但是最小的保護單元就是管道上裝配的催化劑外殼1以及其內部的結構。
所述催化劑外殼1通過緊固螺帽5螺接在催化劑外殼1的殼體上。本處的技術方案所起到的實質的技術效果在于,該可拆結構使得內部的催化劑還能夠進行持續添加。
所述中心管8伸出拐角,拐角為橫向的管道。
所述催化劑外殼1的內壁朝下和上壓蓋2之間有彈簧7,彈簧7能夠朝下提供擠壓力。本處的技術方案所起到的實質的技術效果在于,彈簧能形成朝下的擠壓力,同時如果催化劑量逐漸減少,還能朝下運動,保持加持力。
方案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曉波,未經楊曉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5726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遮陽簾免電力自動驅動結構
- 下一篇:驅動裝置、驅動方法及光學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