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注采氣管柱驗漏及堵漏管柱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55943.6 | 申請日: | 2014-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132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馬振;賀夢琦;屈振哲;張玉龍;王玲;趙吉成;李君;馬薇;李鵬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7/11 | 分類號: | E21B47/11;E21B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韓嫚嫚 |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注采氣 管柱 堵漏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驗漏及堵漏管柱結構,尤其有關于一種儲氣庫井的注采氣管柱驗漏及堵漏管柱結構。
背景技術
地下儲氣庫是把從地下采出的天然氣再一次注入到地下,在地下形成一種人工氣田或氣庫。儲氣庫注采氣井不同于一般采氣井隨著開發年限的增加產能降低,產氣量也隨之下降。儲氣庫的注采氣量相對比較大,日產量高達百萬方,生產周期比較長。在注采生產期間,由于儲氣庫注采井壓力高、氣量大,氣體的流速對管柱產生的影響比較大,所以在長時間的氣流沖蝕作用下,管柱會出現損壞現象,有的地方,例如管柱接箍處,會出現漏氣點。
儲氣庫注采井修井不同于普通氣藏開發井的修井,其存在許多難點:1)修井期間壓力持續上升;2)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氣侵;3)注采管柱復雜。因此如何在不動管柱的條件下,對管柱漏點進行封堵成為目前儲氣庫井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注采氣管柱驗漏及堵漏管柱結構,能夠對注采氣管柱進行漏點檢測,并可在不動管柱的條件下封堵注采氣管柱上的漏點。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注采氣管柱驗漏及堵漏管柱結構,其包括穿設在套管內的油管,所述套管與所述油管之間形成有油套環空,所述油套環空內穿設有一個以上毛細管。
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油管上具有一個以上漏點,所述毛細管位于所述漏點的上方。
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毛細管的直徑為5毫米。
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漏點為兩個,其分別位于所述油管的上方和所述油管的下方,所述毛細管為兩個,其分別為注液毛細管和注氣毛細管,所述注液毛細管位于所述油管下方的漏點上方,所述注氣毛細管位于所述油管上方的漏點上方。
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油管下方的所述漏點的壓力為P1,所述注液毛細管內注入的液體密度為ρ,所述油套環空內注入的液體高度h=P1/ρg。
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注氣毛細管注入的氣體為空氣或氮氣。
本實用新型的注采氣管柱驗漏及堵漏管柱結構的特點及優點是:該注采氣管柱驗漏及堵漏管柱結構,可在不動管柱的條件下,對油管上的漏點進行封堵,解決了儲氣庫井修井的難度,并且節約了修井帶來的成本,其能夠有效封堵油管上1-2個漏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注采氣管柱驗漏及堵漏管柱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注采氣管柱驗漏及堵漏管柱結構,其包括穿設在套管1內的油管2,所述套管1與所述油管2之間形成有油套環空3,所述油套環空3內穿設有一個以上毛細管4。
具體是,油管2為注采氣管柱,其穿設在套管1內,套管1與油管2之間形成的油套環空3內穿設有一個以上毛細管4。在本實用新型中,毛細管4的直徑為5毫米。
當油管2存在一個以上漏點時,例如,油管2上方具有一個漏點21,油管2下方具有一個漏點22,此時,油套環空3內穿設有兩個毛細管4,其分別為注液毛細管41和注氣毛細管42。其中,注液毛細管41位于油管2下方的漏點22上方,注氣毛細管42位于油管2上方的漏點21上方。
在檢測油管2上的漏點21和漏點22時,首先向油管2內注入一種示蹤氣體,該示蹤氣體可為氦氣、氟仿、二氧化氯、過氧乙酰硝酸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氡、汞等。在油套環空3中每隔10米對該示蹤氣體進行取樣分析,當分析到示蹤氣體濃度較大的樣品時,記錄下所在的位置,再次對記錄位置進行深度取樣,例如每隔1米取樣一次,最終找到濃度最大的點即為漏點,之后,記錄下油管2上漏點21和漏點22的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5594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