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地面驅動螺桿泵抱閘間歇式制動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51110.2 | 申請日: | 2014-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414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24 |
| 發明(設計)人: | 劉玉忠;田偉男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玉忠;田偉男 |
| 主分類號: | F04C14/06 | 分類號: | F04C14/06 |
| 代理公司: | 大慶市遠東專利商標事務所 23202 | 代理人: | 周英華 |
| 地址: | 163000 黑龍江省大慶市高新***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面 驅動 螺桿 泵抱閘 間歇 制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泵體制動系統,尤其涉及地面驅動螺桿泵抱閘間歇式制動系統。
背景技術
地面驅動螺桿泵的類型較多,目前國內油田應用的主要類型是電動機機械驅動、有級調速、井口法蘭連接的地面驅動裝置。按驅動裝置的不同分:平行軸驅動、同軸驅動、偏置驅動螺桿泵等。地面驅動螺桿泵是一種新型的采油機械,主要由地面驅動裝置和井下螺桿泵兩部分組成。地面驅動裝置將井口動力通過抽油桿的旋轉運動傳遞到井下,驅動井下的螺桿泵工作;螺桿泵是一種容積泵,它依靠轉子在定子中旋轉,形成一系列空腔,從吸入端向排出端漸進,連續完成從井底吸油、向井口排油。現有的地面驅動螺桿泵均不設有制動系統,在螺桿泵停機后,儲存在桿柱中的變形扭轉勢能會快速釋放,使桿柱反轉;油管及外輸管線內液壓差及壓力差的作用下,螺桿泵會變成液壓馬達,使螺桿柱反轉。使螺桿柱反轉危害極大:螺桿泵桿柱反轉過程是由慢到快、由快到慢兩個階段組成。在這個過程中,桿柱會產生激勵振動,當它的激勵頻率與桿柱自身頻率或井口自振頻率相同時,會產生共振,反轉速度瞬間會達到高速飛車狀態,造成的危害包括:螺桿泵的反轉會使桿柱脫扣、光桿甩彎,地面驅動裝置零部件的損壞;螺桿泵的反轉會造成部分零部件過熱,點燃井口游離氣,造成井口燃燒爆炸;螺桿泵的反轉不僅會危及設備的安全,還會危及現場維護操作人員的安全,成為生產事故的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針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不足,而提出的地面驅動螺桿泵抱閘間歇式制動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地面驅動螺桿泵抱閘間歇式制動系統,是由電磁抱閘制動系統和間歇式微電腦控制器組成,所述的電磁抱閘制動系統包括殼體、制動鋼盤和摩擦盤,所述的殼體一端為敞口圓柱筒體,殼體的另一端壁上設有軸孔Ⅰ,端壁的內側固定安裝有勵磁線圈,殼體內部設有制動鋼盤和摩擦盤,殼體內壁與制動鋼盤的外周設有兩組以上的凸凹滑道軸向動配合連接,端壁內側與制動鋼盤之間均布連接著兩組以上的彈簧,所述的制動鋼盤軸心設有軸孔Ⅱ,傳動軸與摩擦盤軸心固定連接,傳動軸的一端依次穿過軸孔Ⅱ、軸孔Ⅰ至摩擦盤與制動鋼盤相貼。所述的間歇式微電腦控制器是由控制單片機分別連接了顯示電路、復位電路、鍵盤輸入電路、螺桿泵電機斷電檢測隔離輸入電路、存儲器和控制輸出驅動電路。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制動鋼盤徑向的兩側均設有凹槽,兩個凹槽由下部為半圓弧狀拔叉的兩端對應插接,拔叉頂部設有縮頸穿過殼體外壁上的開口槽并置于外部,拔叉的縮頸通過銷子與開口槽兩側的凸起鉸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勵磁線圈由螺母固定在殼體內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摩擦盤靠近制動鋼盤的一側附有石棉軟填料層。
本實用新型的地面驅動螺桿泵抱閘間歇式制動系統,結構簡單、制造安裝容易,使用維護方便;制動可靠,安全性能好,避免了在螺桿泵停機后,儲存在桿柱中的變形扭轉勢能會快速釋放使桿柱反轉的弊端,完成在螺桿泵驅動電動機斷電后,通過對電磁抱閘制動系統的電磁線圈間歇式供電,實現對螺桿泵停機反轉的間歇式制動,有效控制反轉速度,直至反轉自由停止,保證了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及設備安全,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降低維護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軸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圖1的A-A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間歇式微電腦控制器電路原理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源板電路結構框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具體使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和附圖2對本實用新型的地面驅動螺桿泵抱閘間歇式制動系統,做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地面驅動螺桿泵抱閘間歇式制動系統,是由電磁抱閘制動系統和間歇式微電腦控制器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玉忠;田偉男,未經劉玉忠;田偉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5111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